南方医大院士:科研体制有毛病逼着年轻人浮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方医大院士:科研体制有毛病逼着年轻人浮躁
2009年12月25日 08:5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钟世镇院士与侯凡凡院士与学生分享各自的成长心得。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前日重奖该校两位院士———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荣获“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著名临床解剖学专家钟世镇院士。

  日前,两位院士与该校大学生促膝谈心,抨击“垃圾论文泛滥”背后的科研体制弊端,分享“当好配角”的人生智慧。

  学术歪风

  核心期刊给钱就发论文,甚至明码标价

  钟世镇的经历很传奇:54岁评副教授、60岁评教授、72岁当选工程院院士、年近八旬主持“数字人”创新科研。而侯凡凡则是40岁读博士、45岁留学哈佛、59岁当选院士。这两位“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学者,对当前浮躁造假的学术风气“相当看不惯”。

  学生:当今学术造假严重,请问两位院士如何看待?是否与当前科研评价制度有关?

  钟世镇:现在国内不少核心期刊,给钱就可以发论文,甚至明码标价,非常离谱!我经常去参加博士硕士论文答辩,垃圾文章非常多!很多人追时髦,热衷做什么“组织工程”,其实就培养个细胞,加点胡椒面,弄成一篇文章,这些都是没有用的。

  这跟现在的科教评价体制有关。教师要评职称、拿奖金、带学生,都得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有多少影响因子。这逼着年轻人浮躁跟风,去造假、去抄袭!这是体制的毛病,我也很无奈。我只能跟学生说,你还是得去发论文,不然都毕不了业。但要摆正心态,夯实基础,今后才能做有意义的研究。

  侯凡凡:生活在社会上,很难摆脱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我强调,读研究生不是为了做paper(论文),而是做science(科学)。小时候,妈妈教给我们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不要说谎,这种编造抄袭论文的风气是对科学的亵渎。

  这个制度问题值得思考,必须改革。通过论文数量来评定职称,确实有不够合理的地方。用5年、10年时间做一个非常有用的研究,写一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远远比做20篇没有用的论文要强得多。

  配角人生

  我很怕媒体,动不动就“拔高”

  钟世镇共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但只有一项是当主角的领奖者,其余5项都是配角身份的参加者。对于当下热闹的名利纷争,他淡然一笑:“我这一生,其实就是做好了一个配角。”

  学生:钟院士称自己是“配角人生”,侯院士也说,取得的成绩是团队的成绩。年轻人都想当“主角”,请问两位如何定义这个“配角”?

  钟世镇:很多事业靠单枪匹马都是做不成的。我的很多学生很聪明,但到了一定阶段却怎么都上不去了,因为只靠个人不行。现在很多这种情况,一代宗师去世就后继无人了,值得反思。

  其实我不是谦虚,我是真正的配角。我们解剖就是为了配合外科医生,这里面有主配角的辩证法。我们与外科医生合作时,外科成果都是他们的,那解剖方面的成果就没人跟我们争了。这种主配角的关系要摆正,才能双赢双利,互利互补,不要想着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

  所以有时候,我很怕媒体,动不动就“拔高”,说我是什么“数字人之父”。我觉得这种配角人生很舒服。

  侯凡凡:现代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医学,没有团队是不行的。现在我的博士生,自己都可以设计研究线路。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才能长出更多的果实,一根独苗是长不出绿色原野的。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曹斯记者陈枫 通讯员黄治才张淼宁习源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