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招商真腐败 媒体爆四种“非理性招商”苗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假招商真腐败 媒体爆四种“非理性招商”苗头
2009年12月25日 09:39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非理性招商”苗头需谨防

  本刊记者 王骏勇 罗博 张钦 廖君 程子龙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新一轮招商引资呈现出招商方式精细化、招商主体基层化、招商理念“绿色化”等三个新趋势,同时,迫于竞争压力,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降低优惠政策门槛、下达任务指标、借机铺张浪费、重项目轻环保等四大“非理性招商”苗头,急需引起重视。

  招商引资呈现三个新趋势

  趋势一:招商方式精细化。与以往大规模搞招商会不同,近年来各地十分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尽量采取精细化、针对性强的招商方式,取得明显效果。

  湖北省大冶市采取“小分队”定向定点招商,全市组织20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两三个人,有针对性的盯住几个大项目,从研究引资目标、分析可行性、谈判,到办理手续等,负责到底。宁夏、河南等地采取“以商招商”,利用在本地投资的客商所依附的社会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市场资源等,再引进新的客商和项目。此外,一些地方还推出“产业链招商”,利用已有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市场空间,有意识地选择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引进,对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趋势二:招商主体基层化。以往招商引资活动大多集中在省、市、县三级。近年来,乡镇一级也有成为“主力军”的趋势,从上级任务分解到组织具体招商,乡镇都是重要主体,有的甚至村一级都会筹划招商引资。记者在中部地区了解到,有的省份一些村也在有意识地梳理村民的社会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介绍招商信息。

  趋势三:招商理念“绿色化”。在基层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一些地方官员招商理念有所转变,对项目有所“选择”,不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绿色招商”的理念开始渗透到基层。

  湖北省鄂州市招商局局长何大刚说:“招商引资是很重要,但是现在我们已过了见项目就招的阶段,对产业政策、环保、能耗等都有要求,现在是招商选资,有污染、能耗高、不科学的项目,我们宁可不要。”由于不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近三年来,鄂州市先后放弃了15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

  四种“非理性招商”苗头需谨防

  一些地方的教训表明,降低门槛、比拼优惠的“媚商”行为,下重任务高指标的“抢商”活动,借机铺张浪费的假招商,常常引发民生隐患和社会问题。

  问题一:降门槛,拼优惠,内部人为造“洼地”。

  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交通、环境等区位竞争优势,在招商引资上还是强调拼政策、拼优惠。在国家对税收、国有土地使用方面有详细规定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采取内部突破方式开挖政策洼地“抢商”。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地方无权搞土地和税收优惠,现在都改换名称进行变相优惠,即在保证上缴国家的部分外,地方将归自己使用的税收和土地收益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给企业,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奖励政策。由于地价过低,一些地方连为外来企业承诺的通水、通路、通电和平整土地的成本都无法收回。

  一些资源禀赋基本相同的地区,为争引项目,几乎每个外出招商干部的手中,都拿着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红头文件,大搞“让利竞争”,不断推高各种显性招商成本。

  问题二:下指标,分提成,行政色彩浓。

  虽然国务院明确要求地方招商引资不得下指标、定任务,但一些地方仍然提出超常规招商,层层下指标、层层加码分解任务。有的地方还出台奖罚政策,引导全员参与招商。

  中部某省一位地级市的招商局长告诉记者,今年市直78个责任部门都有指导性计划,平均每个部门有1000万元左右的任务。招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完不成任务的不得评先进,完成任务的年终按千分之五给予经费奖励,“招商引资搞得好的部门领导优先考虑提拔”。

  问题三:假招商,真腐败,铺张浪费穷慷慨。

  湖北省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谭作刚说,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擦边球式的腐败现象。有的造成优质国有资产流失,比如引进一个企业来对本地企业进行改制,本来价值1000万元的资产让对方以100万元买走;有的企业本来是限制类项目,只要给点好处,审批者便高抬贵手;同时还容易发生国家干部借资源配置之名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为完成招商引资指标,一些驻外招商干部三天两头请客商吃饭,招商不成公家承担相应费用,招商成功个人拿奖金,公款成了干部谋私利和创造政绩的资本。据东北一位参加过地方到境外招商引资活动的专家透露,一些地方到境外招商,招商会还没开完,举办方就收摊去观光旅游了。

  问题四:重招商,轻环保,解渴不成反中毒。

  东部沿海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批“两高一低”企业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落户,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就是中西部许多地方重资金和项目引进、轻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