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首场大雪政府从容应对 应急机制走向完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2010年首场大雪政府从容应对 应急机制走向完善
2010年01月04日 10:06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2010年的第一场大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也比以往来得更猛一些。大雪导致华北地区多条高速公路、省级国道被迫关闭,天津等地一度封航,北京更是出现40年来同期罕见低温。

  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也频频遭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质疑。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并印发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联动机制。在2010年的首场大雪面前,预案中提及的部门联动机制运行得如何?

  本报记者深入采访得知,在历经多次极端天气考验之后,相关部门的各种应急机制不断走向完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刷刷”、“嚓嚓”……一连串交织响起的声音代替了手机叫醒闹钟。睁眼一瞧,早上7点多的天色似乎比平时亮了不少。

  拉开窗帘,记者看到,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裸露在外的一切事物几乎都被白雪覆盖,露天停放的轿车瞧着比平时“长高”了几公分。而不远处扫雪的背影正是“闹钟”的音源。

  2010年的第一场大雪并非毫无预料。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最后一天,北京市气象台就作出了在2010年1月3日有中雪的预报。1月2日,预报被改成了大雪。1月3日凌晨3点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8点50分,气象部门又将暴雪蓝色预警信号上升至黄色预警信号。据悉,这是北京自2009年入冬以来至今,首次发布如此高级别的暴雪预警。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在大雪飘洒一整天后,气温也将随之大幅下降,1月5日可能出现零下十六摄氏度的极端最低气温,逼近40年来北京历史同期的低温极值。

  2008年罕见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危害犹在眼前———诸省告急,道路不通、供电中断、居民衣食住行成忧……那么,面对2010年伊始来袭的这场大雪,经历过冰雪考验的政府应急管理是否更从容了呢?

  不再“手忙脚乱”

  职能部门提前启动应急预案

  1月3日上午10点,首都机场高速路南线桥下,陈士安把最后一辆陷在雪中动弹不得的汽车推上车道。

  陈士安是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朝阳交通支队机场大队交警。从清晨5点到上午10点的5个小时里,他一刻未停,一直在处理事故、帮助被积雪围困的司机。

  记者从北京市交管部门了解到,今日凌晨气象部门发布暴雪预警后,交管部门就迅速启动了应急疏导方案,3000余名值勤民警上路,连夜对全市主要道路桥区加大巡逻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交管部门用上了电视监控等科技手段,对市区主要道路进行雪情监测,根据雪情变化随时调整警力部署,及时清理事故和故障车辆。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针对节日期间可能出现的降雪天气,北京市交管部门提前研究,并于2009年12月31日和2010年1月2日连续两次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雪天应急交通保障工作。

  北京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寒冷,积雪不易融化,4日早高峰期间路面可能会形成“地穿甲”,交管部门届时将启动二级交通维护疏导方案。

  由于正值元旦假期,许多市民减少了出行,因此北京市区路面交通流量不大,道路交通秩序平稳、有序,仅仅西客站北广场周边因车流量大造成交通拥堵。

  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消息称,目前北京市交通行业共出动除雪作业人员数千人,投入数百套除雪机具进行除雪作业。截至今天下午5点,受到影响的公交线路已从上午的60条降低到29条,这些受影响的线路主要集中在山区。

  据悉,周一早高峰,首都2万多部公交车将全部正常首发,公交部门还将增派300部“临时公交车”到天通苑等居民集中社区疏导乘客,保证发车间隔在3分钟以内,5000名公交志愿者将到客流集中站点维护秩序。

  北京环卫集团作业部部长张志强表示,今年的降雪在近10年中,下得最早、雪量最大、地表温度和环境温度最低。这3个之最给除雪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融雪速度会很慢。他们从1月2日夜间就出动作业人员和车辆展开除雪工作,动用除雪、融雪、多功能等作业车辆190余部,出动人员1100人次,环卫工人已连续12小时工作在融雪铲冰第一线,喷洒融雪剂2175吨。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也表示,他们已组织人力对露天车场的线路、道岔进行清扫,喷洒融雪剂,对车场重点道岔进行遮盖,防止冻结。目前,北京地铁各条线路运行正常。

  联想起2008年有关部门在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面前的“手忙脚乱”,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处置情况看,职能部门在这方面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经过了2008年的冰冻灾害,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弦’都绷得非常紧了,这充分反映了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健全和观念的更新”。

  不再“各自为政”

  多部门联动机制有效运作

  2008年冰雪灾害,曾让各地医院骨科病房一度“爆满”。记者当时在湖北武汉采访时获知,3家医院一天内救治的因风雪天气摔伤的患者近两百人。政府应急预案中的一些“软肋”也在这场灾害中暴露无遗:市民出行十分不便;供水管网趋于老化;电煤储备不足,电力供应吃紧……

  事实上,在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极端天气面前,我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暴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07年11月1日,我国就已经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此外还有防震减灾法、消防法等,并且相关法规规范也相继得到修订和完善。因此,关键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法律,而是相关法律有没有被执行到位。

  对于救灾力量和应急指挥出现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杨建顺深有感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法专家姜明安也曾向本报表示,“我国在应急法律体系和机构设置上的确有些分散,需要逐步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并印发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作为国家专项应急预案之一,预案涵盖了从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到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其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联动机制。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颁布不久,北方即出现大雪天气。预案中提及的应急处置落实得如何?部门联动机制又运行得怎样?在2010年第一场大雪降下之后,记者便到各处探访,试图寻找应急管理中的“软肋”,但一番采访下来,记者发现,法律专家们此前质疑的问题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受此次大雪影响最大。截至1月3日上午11点,已经有198个出港航班延误,115个航班取消。记者了解到,首都机场已于1月2日持续启动相关应急保障预案做好旅客保障和除冰雪工作,并会同主要航空公司和空管等相关部门启动了首都机场雪天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保障机制。

  在首都机场候机厅,有关方面增派了60名机场服务人员在3个航站楼内对旅客进行引导,安排旅客休息;航站楼内工作人员还为滞留旅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若航班延误时刻处于用餐时间,则监督航班营运人及其代理人为旅客提供延误餐;机场物业人员也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湿滑对旅客造成影响。

  在北京各地铁站口,记者发现,站前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出入口均铺上了防滑垫。

  北京市交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此前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安排,他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信息沟通,积极协调融雪作业部门开展融雪作业,确保融雪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道路交通秩序的平稳,将降雪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街头的信息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了滚动播出的适时路况信息。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交管部门实时通过122、户外信息显示屏、交通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宣传途径发布路况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

  来自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消息称,由于受到华北地区强降雪以及路面结冰的影响,高速北京段在出、入京方向部分路段已实施了分流与禁行。由于各省市交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没有在封闭路段造成大量拥堵车辆。

  记者就此情况再次采访了相关法律专家,他们表示,应急措施中出现的这种细节的规范以及有效的部门联动,说明了城市应急管理正在进步。“这种进步主要体现为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应急监测预警机制更加完善,应急预案更加完备。”法律专家表示,在历经了多次的雨雪冰冻灾害、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之后,我国政府部门的各种应急机制不断走向完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正在不断走向成熟。(记者 黄洁 余飞)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