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考古发掘不应成地方利益筹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法制日报:考古发掘不应成地方利益筹码
2010年02月08日 09:13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1962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故称“天下第一陵”。2002年,黄帝陵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月3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首页上出现了一条消息———《陕西省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出台。这个从201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法规是陕西省出台的首部关于黄帝陵保护的地方性规章,将为黄帝陵在保护管理、规划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相比于“曹操墓”、“刘备墓”议论的白热化程度,这条消息过于安静。

  历史名人的墓穴考古发掘以及保护其实是文物部门工作中很普通的一项,但随着前段时间“曹操墓”的发现引发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考古”这个名词以及背后的工作曝光率骤增,仅在今年1月的最后一周,媒体披露的各级考古发现就有50余项。

  有人不禁疑惑:这到底是考古发掘的正常状态,还是媒体热炒、公众热捧下的幻象?

  尽量减少主动发掘才是考古的主思路

  “陕西铜川文化遗迹遭破坏严重盗墓贼频频‘光顾’”、“山西石楼上演现实版‘鬼吹灯’殷商遗址变盗墓圣地”、湖南长沙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规模最大的连环盗墓案,损失惨重等报道曾屡屡见诸报端。一位文物老专家曾痛心地指出:盗墓行为的泛滥和猖獗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为了抢救保护文物,遏制盗墓分子对墓穴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而被迫进行的考古发掘不在少数。大家普遍关心的“曹操墓”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在考古方面历来是持慎重态度的。“按照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我国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于考古发掘来说就是尽量减少主动发掘,发掘工作以抢救性发掘为主。”

  据了解,1月26日结束的湖北荆门市严仓战国古墓抢救性挖掘,是为了配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

  1月28日才对外发布发掘进展的陕西西安附近高等级汉代家族墓,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了配合城市基础建设从2008年8月开始的考古发掘。

  这些年,由于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基础建设,抢救性发掘成为考古发现的主力军。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加快了沿线各地方考古发掘的进程。

  一名考古专家也强调说,搞考古的人都反对挖墓,现在发掘的很多古墓都是因为基建或者被盗的情况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考古发现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考古界不会主动去找刘备墓、孙权墓,希望大家不要把‘考古’和‘挖宝’相混淆。”

  考古发掘必须取得相应资质才可申报

  今年年初,河北沧州律师韩甫政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曹操高陵的鉴定信息与标准。他指出,安阳“曹操墓”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因为公众不了解文物部门认定“曹操墓”的法定标准。

  1月28日,国家文物局答复称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沸沸扬扬的从2009年年末开始的“曹操墓”的争议在国家文物局的答复中尘埃落定。

  而关于另一个热点话题“四川彭山村民申请开挖‘刘备墓’”一事,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文物局尚未收到有关四川彭山“刘备墓”的考古发掘申请书。

  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对于考古发掘有专章规定。对于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要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

  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查询,会看到关于“考古发掘计划”行政事项的详细要求,包括法律依据、许可程序、许可期限、考古发掘提供的材料目录等等。而申请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必须取得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才可申报。

  应合理利用而不是为利益无序开发

  面对密集“出土”的考古发现,不少人揣测,这与考古发现尤其是“皇坟陵墓”背后的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很多地方政府如此热衷文物发掘,难以抵抗的还是旅游等经济效益的诱惑。

  去年6月13日开始进行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曾被质疑“为了地方利益”而进行,而去年岁末河南安阳的“曹操墓”也曾面临过此类质疑声。

  一位文物专家指出,尽管所谓的彭山“刘备墓”目前存在的疑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神往和计划的经济“前景”:慕名而来的游客,规划的景区,村民们摩拳擦掌的“农家乐”。地下的坟茔,分明已演变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谈到历史名人墓葬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时,国家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首要任务是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对古遗址、古墓葬原则上采取原址保护。

  针对记者提出考古发掘的“国家性”会不会被一些“地方利益”掠夺,国家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考古发掘是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法律也明确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因此,为了一些利益而进行的主动性发掘不一定能得到官方的许可。而发掘之后的利用和管理才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也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团做文章。”

  为了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而制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在今年年初对外公布。

  《办法》规定,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已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实施、考古工作计划已获批准并启动实施、具备符合保护规划的遗址公园规划可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请。国家将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行巡视制度。一旦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和功能,不得侵占其合法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用地性质,不得开展任何不利于遗址保护的活动。

  对于文物来说,复苏或沉睡都是为了进行更完善的保护。和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相比,我们眼前的任何经济利益都只是暂时的,却可能对未来长远的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严重的伤害。(记者 席锋宇)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