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等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 专家建议减压分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沪等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 专家建议减压分流
2010年02月13日 07:4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国流动人口在布局上越来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瞭望》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对流动人口吸引的“盆地效应”。目前,超量的外来人口,使这些城市土地、环境、水资源难以承受,社会稳定压力极大。

  人口严重超载

  本刊记者近日在深圳市采访时了解到,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52.8平方公里,但是建市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实有人口已经从几十万迅速增长到2009年底的1200多万(其中流动人口占85%),迅速步入全球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密度位居全球第五、全国第一。目前全市已面临土地、空间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深圳市副市长李锋说:“深圳已背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成为制约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突出‘瓶颈’”。

  北京市近年来也面临外来人口的巨大压力。北京市流管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据估算,北京外来人口已突破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为1600万左右的目标”。

  目前,北京市土地、水源、环境、交通等资源承受重压。欧洲太空总署公布的卫星数据曾显示,北京汽车废气污染一度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北京市公安局户籍处宣传科副科长关玺华感慨地说:“现在北京的大街快成了全国最大的停车场了。”

  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北京市加上南水北调的供应量,未来自有水资源供水能力约为35.6亿至37.1亿立方米。而以现在人口增长趋势看,未来十年内,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300立方米,而300立方米是国际上公认的不应突破的底线。

  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压力也是不堪重负。据上海市旅游局分析,内外环线之间是上海的人口新集结地区,人口密度在急剧上升;特别是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数以百万计,他们在参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与户籍人口共享城市设施。

  目前,上海中心城区交通阻塞、管线老化、社会经济高密度、紧运行,使得上海市民中约有20%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据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介绍,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

  “盆地效应”

  大城市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本刊记者在一些大城市调研发现,一些流动人员到大城市后就不愿离开,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

  在一些大城市,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观念在更新,与以前一心想着“打工”、“流动”持不一样的心态。现今许多流动人口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而是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他们打工所得不再一味寄回家,很多打工者表示“不会拿挣的钱到老家盖房”,而是准备在当地买便宜的房子,还能升值,到老家盖房不合算。他们手里的钱有更多的选择:一是置业;二是做生意,包括投资、买股票。

  据受访专家分析,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9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目前北京市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患者住院难的现象,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医院住半个月左右。

  同样,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集聚也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旦拥有这些城市的户口,就可享受到这些优惠。山东高考生数量是北京的6倍,而北大、清华下达给北京市的招生指标却是山东的5~6倍。北京约一百多名考生中就有1人有机会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000多名考生中才有1个人有此机会,机会相差三十多倍。山东一些教育界人士感叹:“这难怪很多外地人挤破头也要去北京!”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