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怀揣“民情日记”的基层代表不该被忽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怀揣“民情日记”的基层代表不该被忽略
2010年03月09日 1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在媒体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代表委员们相比,人大代表毛金芳并不引人注目。把她带入媒体视野的,是她手中的那册“代表账本”,学生们所缺的服装费,村里的文化设备清单,都记录在案。这位29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彝族村庄的妇女主任,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村缺的东西,我想跟领导反映一下。”(《中国青年报》3月8日)

  两会开幕以来,各路媒体对明星委员和有身份的代表委员倾注了很大的关注热情,不论这些代表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如何,他们本身就是夺人眼球的“新闻点”。胡小燕虽然也来自基层,但“农民工代表”的标签为她赢得了不少身份附加值。而更多诸如毛金芳这样的基层代表,鲜有机会进入媒体焦点,一来因为他们本身不是新闻人物,二来这样的基层代表委员也不可能提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议案或提案,媒体没有发挥的余地。

  但是,在诸多“两会花絮”充斥媒体版面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不该忽略这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与其关注那些花哨的雷人的喧嚣的代表委员,倒不如静下心来撇开泡沫去关注一下基层代表委员们平凡的履职故事。比如毛金芳这位“80后”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她拿着手中的账本“找了很多领导”,为乡亲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当然,在很多动辄思考国家宏观命脉的人眼中,毛金芳代表所解决的那些困难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不足以推动这个国家的民主进步。

  确实如此,来自基层的那些人大代表,他们身上没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大书特书,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也有限,但他们在基层体察民间疾苦的履职行动,却让他们能够实实在在为基层百姓代言。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基层人大代表梁启波的66本“民情日记”也引起部分媒体关注。这66本民情日记中记录的都是民间百姓林林总总的“小事”,每一桩“小事”的背后都折射着众生百姓生活的艰辛,梁启波都将其记录并提醒自己该如何落实。这66本“民情日记”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的赤子之心。

  这些履职故事确实不够生动,但让人颇受触动的是,这些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并不是所有人大代表都可以和选民实现“零距离”的,曾有调查显示,当有了实际困难和问题时是否会求助于人大代表,90%多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理由是“身边的人大代表并不好找”。在“你希望人大代表通过何种渠道联系群众”的选项里,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人大代表应该到群众中座谈”,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人大代表应该在媒体上公布联系方式”。由此可见,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另外,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在一年中,除了拿出10~20天用于出席两会和参加一两次视察等活动外,大多数的代表没有专门时间再直接从事人大的参政议政活动了。

  参政议政是代表委员们的职责所在。5000多名代表委员与13亿人口,平均算下来每个人身上担负着超过25万人的民意。对于那些没有身处基层的高端代表而言,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群众中去,又如何切身体察民间疾苦?不能切身体察民情民意,一些议案的质量自然会参差不齐。请媒体多多关注基层代表,并不是因为这些代表身上有着可以挖掘的新闻富矿,而是他们踏踏实实履职的行动,他们心中装着“民情日记”和“代表账本”,这才是所有代表委员努力的方向。(陈方)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