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岭矿难续:赶工期或是事故重要诱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山西王家岭矿难续:赶工期或是事故重要诱因
2010年03月30日 09:5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截至昨日21时止,山西“3·28”透水事故已过去近30个小时。

  当天,从北京,阳泉、朔州,山西各大煤焦集团抽调的大功率水泵运至现场紧张安装,但井下被困人员仍无音信。

  所有救援人员都怀着被困者有生还的可能。被困者家属站在矿区的山坡上等待亲人的消息。有焦急的家属们,甚至跑到井口,翘首期盼亲人。

  南方日报记者在事发后通过多种渠道,试图呈现事件前后更多被忽略的细节。

  -事故背后

  警惕矿区建设导致事故

  赶工期或是事故重要诱因

  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山西王家岭煤矿是中煤能源集团与山西焦煤公司均股的华晋焦煤公司重点建设工程。

  据《山西日报》2009年8月报道,为了能早日产煤,华晋公司董事长武华太曾提出“花钱买进度”的理念,要求尽一切可能加快工程建设。

  而2009年5月中国煤炭网报道称,为了抢工时,负责王家岭煤矿承建的中煤第一建设公司月成巷道长度先后6次突破200米,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的施工记录被不断刷新,其中2009年4月更是创出月成巷道215.5米的新记录。

  中国煤炭网的这篇报道还称,在施工用人上,为了赶进度,中煤一建“大胆启用年轻管理人员”,项目部副队级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3岁,最年轻的副队长只有21岁。

  “速度上来的背后,生命成为了牺牲品。”“这么年轻怎么担负起他人生命的重量!”有网友哀叹。

  运城市煤炭局局长刚被斥责

  据中国广播网3月24日报道,矿难发生前4天,山西省省长王君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异常愤怒。报道称,当日的会议,多名官员出现迟到、早退现象,山西省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当时就在会上连连质问道:“这样的态度怎么能够抓好安全生产?”“这样的作风怎么能够做好政府工作?”“这样的素质怎么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查看该报道发现,李小鹏在会上就斥责了当时缺席会议的运城市煤炭局局长毛宏才,而此次发生透水事故的王家岭煤矿就属于运城市代管。

  “山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还没有把握。”王君当时在会上表示。

  “事关山西省一年安全工作的重要会议,都有如此多的安全官员们考了‘不及格’,出现王家岭透水事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网友有些无奈,“省长的愤怒,也不能防止悲剧发生。”

  安监新规程,化作一纸空文

  安全生产问题一直让煤炭生产大省山西紧绷神经。自2008年以来,在山西各地大力整治煤矿安全隐患的紧要关头,“照道理产量应该减少”。可是今年前两个月,山西省原煤产量累计10363.71万吨,同比增加3317万吨,上升47.07%。

  “全国各地电煤紧缺,电厂几乎瘫痪,山西各煤矿只能开足马力、深挖矿,多产煤,确保电煤供应。”有人这样解释。

  煤炭产量大幅上升,背后的安全隐忧只能暂时搁置。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完善对煤矿防治水管理措施,还新增了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等相关管理要求。

  就在王家岭透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国家安监总局政府网刚发布消息,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严格落实防治水、防火等综合治理措施。

  有网友认为,从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但要关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要重视在矿区建设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安监新规程,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有网友评论说,“如果只是形式主义,这东西照样是一纸空文。”

  国有煤矿难阻“矿难频发”

  从黑龙江鹤岗瓦斯爆炸到内蒙古骆驼山透水事件,矿难一步步向国有大矿逼近。危险信号一次次发出:“警示着国有重点企业别再做安全生产的表面文章,警示着煤矿安监部门安全检查别再走过场。”

  《山西晚报》今年3月22日的报道称,山西省煤矿监察局统计显示,山西省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好于往年,继续保持趋稳向好态势,但是3月28日,王家岭就用冰冷的现实,推翻了这篇报道。

  当初,山西省官方公开谈论的煤炭行业再国有化的直接原因:一是小煤矿的私采乱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是层出不穷的矿难。部分民众支持山西对煤矿进行国有化的理由更是主要集中于矿难。

  去年9月《南方都市报》报道,2002年4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通报的7起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有4起发生在老牌现代化国有企业。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对2006年1-8月全国2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的统计数据中,国有煤矿占到了43%。

  “矿难并不青睐私有,死神也不畏惧国有。”有网友评论说,“中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源就在于监管失灵。” □南方日报记者徐剑桥 实习生周游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