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续:抽完积水至少需要四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续:抽完积水至少需要四天
2010年03月30日 14:42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事故发生前三小时已有报告透水?指挥部一人士在接受记者求证时说,28日中午10点30分,有矿工打电话预警称,工作面内有漏水,但是接电话的人员说刚起床,并未在意。

  今天上午,山西省乡宁县王家岭煤矿事故现场,天空还在飘着小雨。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水泵,正不分昼夜地工作。不过,来自官方的最新消息说,此次事故渗水量达到13万立方米,抽干废水至少需要4天时间。

  目前,被困井下的153名矿工,仍无任何消息。

  狭小空间或有生存者

  现在,排水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排水进程的快慢,直接关系到能否救出一条条生命。一些矿工反复用近年来一些矿难佐证:即使透水,一些地方还是有生还可能的。

  昨天,有煤矿救援专家就告诉记者,被困的153名矿工,都是在巷道建设时被淹,他们现在只有两种可能:被淹死或者正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王家岭煤矿主巷道钻进去2000米左右后,又向上走。这位专家分析,假如“小窑老空水”水位比较低,比如只有800米,而有些巷道高于这个高度,那里的工人就不会被淹死。令人安慰的是,在煤矿建设中,矿工大都呆在巷道最前面。

  不过这位专家也担忧,“小窑老空水”有毒,腐蚀性很强,假如有矿工被“小窑老空水”围困,如何脱身?被围困在狭小空间里,长期没有氧气,还能存活多长时间?

  接力抽出“小窑老空水”

  记者了解到,最早发生透水的,是中煤集团一建公司山西临汾碟子沟项目部矿建27队所在的偏巷道。这个巷道在左侧,离井口800米左右。

  事故发生后,各方迅速从山西、河南等地迅速调集水泵等器材,直到今天,水泵、输水钢管等仍在陆续运往事故现场。

  现场有关人士介绍,事故发生当天,他们立即使用施工现场留下的水泵抽水,但输水管很小,功率也很小,根本无法抽取淹没矿工的“小窑老空水”。28日当晚抽的水,是巷道蓄水池里的水,其实这不是群众想象中的排水,而是先要把蓄水池里的水抽完,然后才能将更深处的“小窑老空水”抽到蓄水池,再从蓄水池抽出井口,接力似地将“小窑老空水”抽出来。

  今晚八时装好大水泵

  昨日,事故救援总指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表态说,事故发生后的3天是救援黄金时间,他们将竭尽全力抽水排水。

  当天在事发现场,数百名工人用矿车将水管运到井下安装固定。截至昨晚8时许,救援队已成功地将4条小型水泵放进井内抽水,总出水量约为500立方米/小时。事发矿井从矿口到达主巷道有600多米,为25度斜坡。主巷道为平巷,积水最深达十多米。

  下午4时许,指挥部从山西阳泉调运4台大型水泵,正紧急送往现场。预计最快今晚8时,这几台大功率水泵管线能装好抽水。届时,抽水量将达到2000立方米/小时。照此进度,要全部抽完目前矿井内13万立方米积水,最少需耗时4天。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尹安学

  新闻发布会传达中央领导指示:

  准备救援七天七夜

  在昨晚召开的3·28透水事故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传达了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指示:要做好7天7夜的救援准备。

  基于目前抢险中存在的困难,昨天下午,抢险指挥部专门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小组,包括钻孔打眼组、水情分析组和安全措施专家组,在加快排水救人的同时,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事故。

  记者从抢险指挥部了解到,在抽水排水的同时,钻孔打眼组已于昨晚8时开始工作,预计到今晚6时左右,抢险人员将在井下两条未贯通的巷道中间打通一条长达百余米的排水通道,利用落差将透水巷道内的水引流到另一侧的巷道。(尹安学)

  废水来自解放前老窑

  设计者说,设计时已表明8处险点

  这次透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矿工不小心将一个废弃的煤窑挖穿,煤窑里沉积的废水瞬间冲入王家岭煤矿。

  据抢险指挥部昨天介绍,惹事的废弃煤窑,是解放前开采后废弃的,这个煤窑常年窝在深山坳中,淤积了大量废水。昨天,他们还请求山西省煤炭厅负责调研周边“小窑老空水”情况,力争在两天内提交调查报告。

  参与设计王家岭煤矿的一位专家昨天也来到现场,他说,在设计这座煤矿时,他就在图上表明,这座煤矿沿途有8处比较危险,要防止透水。这位设计专家说,王家岭煤矿要与10公里外的一个煤矿相连,途中要穿越多个废弃煤窑,随时都要防止透水事故。

  据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德政介绍,王家岭矿为高瓦斯矿,“小窑老空水”照样含有高瓦斯,“小窑老空水”进入王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很大。抢险工作在面对水患的同时,还要面临有毒气体的威胁,必须确保安全、科学施救。(尹安学)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