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贪官“藏赃”是一种精神“折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放日报:贪官“藏赃”是一种精神“折磨”
2010年04月11日 11:17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闻三亚市一局长郑某,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法院经审理查明,郑某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发包、支付工程款和处罚违章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277万元,另对177万元人民币和6万元港币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郑某将这些不义之财全藏在两个铁箱里,一分都没有花。有网民发问:贪官为啥要“藏赃”?

  贪官之所以“藏赃”,首先是其贪婪之欲使然。他或她在得到那些不义之财后,当然想“保险”地占为己有。一个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就会贪得无厌,其“胃口”会越来越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越是担心会失去这些钱财,也就越要想尽妙法“藏赃”。当下一些贪官,藏不义之财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重庆第一贪”、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卫生间8个纸箱里装的竟全是百元大钞;赣州第一贪、市公路局原局长李国蔚,把贪污受贿的钱藏到特制煤气罐里;重庆公安局前常务副局长文强,将两千万元现金赃款用油纸包住沉入一口鱼塘之中;天津市塘沽区原副区长姚建华,把大量的金饰、人民币、美元和存款单放到了鱼肚子里、纱门和废旧纸盒的夹层里以及用水泥封闭的烟道里;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把赃款用层层塑料纸包装后,分别藏在树洞灰堆、稻田里及屋顶的瓦下,有的甚至藏在粪坑里;淮海工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原总经理张晋陆,竟将存折放在自己办公室对面女厕的排气扇里。可见,“贪官藏赃”的本质,是为了“护赃”。

  贪官之所以“藏赃”,当然也与其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关。腐败总是不得人心的。怒潮滚滚,法网恢恢,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任何腐败分子终也逃不脱正义的惩罚,这是历史的定律。那些个“藏赃”者,虽然一时未被发现,但当其看到一个个贪官被查处,多少也会被触动,尽管他们之中不乏持有侥幸心理者。常言道,鱼为诱惑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当权力被金钱诱惑的时候,掌权者可能未必意识到“伸手后果的严重性”,但“夜深人静”之时,恐怕也会“想想后怕”的。另外,还有人“藏赃”,是为了“躲风头”,即梦想等自己从位子上“退”下来后,再来用这些“赃款”。如此“藏赃”心态,使一些贪官惶惶不可终日,又有什么奇怪的?

  “藏赃”,既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又是一种精神“折磨”。多少年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之老话,已被无数事实所验证。与其费尽心机“藏赃”,最终还得“露赃”而受到惩治,还不如老实做人,克服非分之想。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本分。超越这个本分,产生非分之想,就很值得警惕。因为一旦有了非分之想,手中的权力就可能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应当说,一些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心态是平和的、务实的,大多能做到勤恳踏实、清正廉洁。但看到社会上一些人挥金如土的派头,想到自己付出很多获得很少,心理便逐渐失衡,于是便产生非分之想。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常常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追逐目标,金钱、美色等的诱惑也比较多,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消除非分之想,关键在于慎始,从一开始就不要助长不良念头。“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生检饬,难盖一事之愆。”抵制诱惑,克制自己,清清白白做官,何必在“藏赃”中过日子?(鲁军)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