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189个穷村种"摇钱树" 建村属标准化厂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京为189个穷村种"摇钱树" 建村属标准化厂房
2010年04月12日 10:05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近日从南京相关部门获悉,该市正酝酿出台提高村级能力建设的一整套办法。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是,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所在区县(镇街)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帮助经济薄弱村在工业园区兴建标准化厂房,使之成为穷村脱贫的“摇钱树”。

  富村与穷村集体实力相差上百倍

  统计显示,南京2009年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238万元,但差距很大。在江宁,东山街道一些富裕村,年可支配收入已达2000万元,而偏远的穷村才几十万元,最少的只有几万元。

  对于富村来说,有钱好办事。东山街道办公室主任潘家林介绍,他们街道多数村的农民养老金已发到人均150—200元/月,集体资产股份制分红有2000元以上,每年的固定收入就有6000—7000元。村集体还代交了农民的新农保、新农合,给大病患者发救助资金。各村大多建起了阅览室、篮球场、晨练设施,有的还办起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村级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穷村荷包没钱,办事不行。南京市农工部门统计,该市还有21个村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6个村的村级文体场所不达标。而江宁区农工办副主任傅顺龙说,一些偏远的穷村甚至连村干部工资发放都有困难,村组织运转困难,更别说为农民办实事了。

  给每个村在工业园建5000平方米厂房

  “集体腰杆粗了,农民才有靠山,村组织的堡垒作用才不削弱”。南京市农林部门负责人认为,凡村级能力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快,组织战斗力就强,村级公益事业、社会保障就能落实到位。因此,南京把创造载体做强村集体,作为城市反哺农村和新农村建设的抓手,着重对189个年可支配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进行扶持,增强“造血”功能。

  但当下发展村集体经济,不能搞村村点火,环境、土地等资源都不允许。通过调研,南京决定市、区(县)、街(镇)三级投入2亿元,扶持各村在所属区县开发区或镇街工业集中区各兴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或门面房。各村整理村集体建设用地,允许每个村使用15—20亩,在工业园区置换。除了财政负担建设资金外,厂房建设中市权范围内的规费将全额减免,或只按成本收取。入驻这些厂房企业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也将按照不低于50%的标准返还到村,对重点扶持村全额返还。

  同时,南京还鼓励“以财政补助为辅,多元投入,集体资产打包抵押贷款”,探索“村所有、开发区经营、按股收益”的新模式,促使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变资源为资产,资产为资本,让资本在经营中增值。

  今年消除100个经济薄弱村

  这些标准化厂房建成后,经济薄弱村将有两份不菲收入:一是租金收入,二是税金收入。“这是给我们农民养了只‘会下蛋的鸡’”,傅顺龙说,“江宁区每平方米厂房年租金达100—200元,这5000平方米每年将给各村带来50—100万元的固定收入,此外还有数十万元的税收分成。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啊。”

  农工部门测算,这项惠民举措实施后,全市标准化厂房可增100万平方米,实现租金收益可增2亿元,创造税收3亿元以上,并为数万名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达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入、村容增美色、管理更民主、村内更和谐、群众归属感强”的目的。相关负责人称,“今年南京年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将减少100个,并消除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其中活动场所面积低于600平方米的不达标村减少一半。”(本报记者 顾巍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