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愿更多同胞活着走出废墟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江日报:愿更多同胞活着走出废墟
2010年04月16日 16:04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举国目光投向西部。一个个平静错落的村镇,如今所见,都是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生命在废墟下或湮灭或挣扎,当地自救、各地驰援正在快速展开,许多灾民得到拯救,伤亡数字亦仍在攀升,目前遇难人数超过600人。

  经过汶川地震,面对重大灾难时,守望相助的人道精神和社会丰沛力量已经得到充分证明。各地救援队伍、医疗队伍都在迅速组织、赶赴灾区,药品、帐篷、御寒物品以及爱心捐款也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物资层面与情感层面的救灾无须动员。

  距离地震发生即将进入黄金72小时的边缘,目前最紧要的就是救援,尽最大努力救援生命,救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能够比2年前更有经验,救援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已经过历练,这是好事情。飞机已经进入灾区,更多的救援资源便可以投入到震区地带,一度中断的通讯也已恢复,外界得以了解灾区情况、迅速做出反应,这些都是利好消息,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与汶川地震相比,青海玉树地震的灾区范围要小得多,但救援实施并不一定容易。玉树地区有很多土木、砖石结构的房屋,抗震性比较差,震中离县城非常近,人口密集,另外地震发生在早上7点多,天刚刚亮,很多人还在屋里,衣服也穿得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地震造成大的破坏。玉树海拔比较高,高原反应也会给救援工作带来额外的困难,救援本身成为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工作。我们希望救援队伍英勇表现,好运气时刻伴随,我们希望受灾同胞坚强,不要放弃。不久前王家岭矿难救援,是生命的奇迹,救援的奇迹,我们盼望地震救援同样出现奇迹。

  目前有十多万灾民还需要安置,当地经济条件有限,物资匮乏,外地援助到达并发挥作用仍需要时间,安置工作的艰巨程度并不亚于救援。这些,都需要与救援本身进行通盘协调和考量。

  任何一次重大的灾难,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在这一刻,我们感到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各地民众心系受灾同胞,各地政府调拨财物,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命运共同体的互助与团结;而在国外,各国政府发来慰问,各国民众对灾民的支持,同样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情感的支持与人性良善的显现,与救援同样重要,甚至更为深远。

  玉树地震,根据地震专家观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中部,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这就是说,以现有科技水平,具体一次地震虽然还不能精确地预测,但玉树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地带,防震抗震的意识,各项物资的储备,以及生活生产建筑、设施的修建,与其他地方相比,应该有特殊的要求和准备。从玉树当地的房屋结构、物资准备情况来看,如何更明智、更科学、更有应急预判和准备的防震抗震,还需要更多思索。

  时间每分每秒地流逝,它或许意味着一条生命在废墟下永远的消逝,也意味着救援在深度和广度上铺展开来,给生命幸存带来更多希望。时间让人绝望,时间也给予人希望,惟愿有更多的同胞活着走出废墟,幸存的同胞得到足够的照料。□ 本报评论员 刘敏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