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底将建成8支共5万人国家级应急救援部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年底将建成8支共5万人国家级应急救援部队
2010年04月21日 02:4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军队出台了有关救援能力的建设规划,今年底将建成8支共5万人的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部队。

  总参谋部应急办主任田义祥昨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这8支救援部队将涉及多个领域。

  田义祥透露,今年1月5日,经中央批准下发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明确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力量规模和措施要求,依托军队建立了规模5万人的8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求今年底全部形成应急救援能力。这8支救援部队每个战区各有一个,每支救援队各有所长,涉及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核生化、应急通信救援、道路交通等多个领域。

  田义祥表示,汶川地震后,中国加强了军地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玉树地震后,军队在12分钟之内就收到国家地震局的灾情通报。

  关键词2 【信息发布】

  地震死亡数字无隐瞒

  国新办称信息发布公开透明,没有必要隐瞒死亡数字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国新办昨日表示,玉树地震不存在隐瞒遇难者人数情况。

  针对质疑公布的玉树地震遇难者人数不真实的说法,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昨日表示,此次地震发生后,整个信息的发布是及时的、公开的、透明的,对媒体的采访也是开放的,“我想不会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隐瞒死亡数字。”

  关键词3 【国际救援】

  地形狭小不便国际救援

  国防部感谢外国军队提出救援要求,建议以捐助资金为主

  本报讯 (记者邢世伟 杨华云)对于外国军队参与玉树救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表示,目前为止,有8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表示慰问,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尼日尔、越南、朝鲜、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和意大利。

  黄雪平说,考虑到玉树地区实际情况,地形比较狭小,不便于展开大量的救援部队,当前的救助力量已基本上满足灾区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有捐赠意愿的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以捐助资金为主,主要是满足震区震后重建和民众灾后重建的长期需求。”

  黄雪平表示,一些国家和组织向中国表达了援助之意,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中国政府对此深表感谢。

  - 志愿者

  男子孤身送水车祸遇难

  车身印有“情系灾区”字样

  4月17日,来自成都市邛崃平乐镇的杨代宏,在开车运送矿泉水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途中因车祸不幸去世。目前,杨代宏的遗体已经由其家属领回并送往家乡。

  17日下午5点40分左右,正在灾区进行救助的甘孜炉霍县医院嘎院长接到120报警,称四川石渠县虾扎乡发生一起车祸,人员伤势严重。

  嘎院长立即前往事发地,到达时发现伤员已被转移到当地卫生所,陷入深度昏迷状况,可能有颅内高压,情况非常危险。

  “我们对他进行了简单的输液、吸氧等处理,决定将他转移到炉霍县医院救治,那边条件更好。”嘎院长回忆说。

  转送途中,由于伤势严重,伤员于晚上7点10分身亡。

  据嘎院长称,处理事故的警察查看伤员的身份证后得知,此人名为“杨代宏”,40岁,四川邛崃市平乐镇人。

  嘎院长转述当地警方说法称,事发时,杨代宏孤身一人正驾驶一辆满载矿泉水的面包车,从甘孜前往石渠县城的路上,没有任何人陪伴。可能由于疲劳驾驶,翻下斜坡。

  嘎院长还称,由于装满矿泉水的面包车车身上印有“情系灾区”、“志愿者”等字样,警察判断杨代宏是一名支援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由于炉霍县也是灾区,县医院太平间被损坏,无法停放杨代宏遗体,只得在当地疾控中心临时搭建的帐篷停放。

  警方已联系到杨的家属,目前,家属赶到石渠县并把遗体运回家乡。本报记者 朱柳笛

  - 简讯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中,已有244名西藏群众遇难,275人受重伤,160人受轻伤,5人失踪。西藏自治区已责成昌都、那曲两地分别组成工作组负责安排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并前往灾区协调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向死难者家属发放慰问金。 

  ●青海省地震局有关负责人4月20日表示,近期未发现西宁地区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迹象。 

  ●青海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樊兰宝介绍,玉树“4·14”强烈地震的四个显著特点为:地震发生地点靠近城镇;灾区设防薄弱、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地形效应和构造效应明显;灾区环境恶劣、救灾难度大。此次地震位于玉树县城附近,震害现象沿活动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并穿过县城、烈度达9度强。 

  ●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统计,截至4月20日15时,青海玉树震区共发生余震1278次,3级以上余震数字已连续3天没有增加。 (记者杨华云)

  据新华社电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