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五四精神与认识国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日报:五四精神与认识国情
2010年05月05日 08:22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对大学生到艰苦地方和基层一线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建功立业,书写美好的人生。

  青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向来与国运紧密相连。1919年2月,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李大钊在《晨报》发表《青年与农村》一文,提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而在结尾,他更是发出“青年呵!速向农村去吧”的呼唤。

  这篇文章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的选择,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李大钊的号召,走上了“与劳工阶级联合”的道路,而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从五四运动那里继承的一笔宝贵思想遗产,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无独有偶,五四运动之后,学生领袖傅斯年经过深刻思考,写下“社会是个人造成的,所以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要改造自己”。这一席话,即便在今天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那么,将爱国主义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必要条件,便是对国情的深刻认识。五四一代学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唯有真切了解国情,实现“改造自己”,才能把握报国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种俯下身去、贴近大地的理念的一种重申。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多数并没有上一辈那么曲折的人生阅历,这固然是幸福的成长经历,却也难免有所欠缺。面对校园之外的大社会,一些满怀壮志雄心的青年常常感到迷惘,甚至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国情的陌生。

  就在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农大师生座谈时曾指出,希望大学生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植根于深厚的土壤,在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新的时代要求和就业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年轻人深入基层锻炼,将其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那些选择了基层的年轻人,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和爱护,为他们的锻炼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切实体会到选择基层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勃然生气。李 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