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面子工程反映了内心的焦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齐鲁晚报:面子工程反映了内心的焦躁
2010年05月05日 14:09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财力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计划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一场历时十年的造新城运动,结果是留下了一堆“烂尾楼”,这一闹剧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今日本报A15版)。

  形象工程搞得这样浩大,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清水河县的问题算得上登峰造极,但未必是绝版的特例,只是比较显著地暴露了贫困地区在发展中的冲动和焦躁。无独有偶,江苏阜宁县为了提升形象和促进发展,拨款数百万元建了个中看不中用的山寨版“世博中国馆”,与清水河县的问题相比,不过是小巫与大巫的差异。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贫困地区因为资源匮乏、资金不足、交通闭塞,在发展中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瓶颈。但是为了实现“后发制人”,这些地区往往采取超常规的模式,大搞形象工程,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城乡面貌改观。这些缺乏科学论证和现实基础的工程搞到最后只能是骑虎难下,既不能实现发展中的超越,又给当地财政和民众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对贫困地区来说,决策中的冲动简直是雪上加霜的灾难。

  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固然暴露了一些地方官员在决策中无拘无束的长官意志。同时,我们也应深思——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为什么一些贫困地区表现得如此冲动,为什么就不能更从容一些?这恐怕不只是官员之间的个人素质差异所致,应该还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贫困地区在发展中贪大求快,不能不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和发达地区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差距,从而自我加压;另一方面是受到上级政绩考核,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是前者,就需要以科学的决策机制加以约束,不能因为个别官员“头脑发热”导致群众一起吃药受罪。如果是后者,则需要一种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评价贫困地区的发展,不能以GDP和财政收入论英雄,更不能搞一刀切。目前,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正向比较发达的地区集中,一些贫困地区受客观条件限制本来就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非要鞭打慢牛,企图弯道超越,最终可能会使得慢牛乱了方寸。

  所以,要杜绝贫困地区的形象工程,不仅要提高领导素质、完善决策机制,更要树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观,比如有些贫困地区在生态环保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不一定非得按着发达地区的模式大拆大建,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在政策上有意识地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进入贫困地区,或者让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多地帮助贫困地区,解除贫困地区的焦躁,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只要贫困地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信心,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自然会大大减少。 沙元森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