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汶川地震震中映秀:“联排别墅”承载新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探访汶川地震震中映秀:“联排别墅”承载新生活
2010年05月11日 09:54 来源:重庆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12”地震让人们记住了汶川和茂县。两年之后,昔日满目疮痍的山坳小镇变成了什么样子?

  昨日,记者沿着盘山公路再访灾区,羌族小洋楼、小河栈道、潺潺流水……这些“元素”让人有些晃神———这里是两年前的重灾区?

  汶川水磨镇

  “水磨羌城”拔地而起

  【回首过去】

  水磨镇位于青城后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入成都平原的南大门,离震中映秀不足10公里,汶川大地震让水磨镇遭受重创。

  【喜看今朝】

  上午10点,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车窗外的绿色愈发耀眼,山上的松柏郁郁葱葱。

  不一会儿,界碑石上“水磨羌城”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走进水磨羌城,记者巧遇72岁老汉朱崇贵。他指着不远处一栋羌族味浓厚的小洋楼说,地震后,他一家五口在新城里分到了15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间铺面。“每平方米造价3000多元,我们自己只需要出1200元。”

  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朱崇贵连说“没想到”。“你看,主体和外墙装饰已经全部完工,我们就等着5月底搬新家了!”他喜滋滋地说,政府在新城里给每户最低保障一间铺面,实现“人人有就业、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他家的铺面已经租出去了。

  震中映秀

  “联排别墅”承载新生活

  【回首过去】

  映秀镇是“5·12”大地震的震中,大地震无情摧毁了映秀的基础设施和房屋,也带走了众多生命。

  【喜看今朝】

  地震发生后,记者曾三次走进映秀,但当车驶入映秀时,记者还是“迷路”了。

  不见震中废墟,不见板房学校,不见低矮的临时居民区,甚至那时尘土飞扬、乱石滚落的滑坡山体也感觉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如同联排别墅一般风格的藏羌小洋楼,鲜花、绿树、碧水、青草清爽宜人。

  只有周围堆满菊花的漩口中学遗址能证明这里的确是“5·12”大地震的震中。

  “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不幸,但活下来就得要把以后的日子过好。”漩口中学遗址旁,一个摆着简易拍照留念摊铺的摊主对我们说,“国家和全国人民已经给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灾难的伤痛中,利用各种资源把自己养活、重建家园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在他的摊铺前,一个心形的小木牌上写着“欢迎进入震中映秀,请您爱护环境卫生”。

  茂县牟托村

  世外桃源“太阳村”

  【回首过去】

  茂县牟托村里的村民几乎都是羌族人。地震后,大山阻隔了牟托村所有与外界的联系,直到50多个小时后,救援人员进入牟托村,才发现大地震几乎将这里夷为平地。

  【喜看今朝】

  刚走进牟托村幸福大道,就听见村办公室主任罗德兵爽朗的笑声。抬头一看,一名穿着羌族传统服饰,瘦小、精干的中年人向我们走来。

  罗德兵告诉记者,“牟托”在羌语中是“太阳”的意思。如他所言,如今的新牟托村,尽享阳光普照,村内绿树掩映,吊脚洋楼、山泉、山溪、小树林,如同一片世外桃源。

  随意走进一家村民的院子,30岁的羌族女子罗桃花坐在阳光下,绣着羌绣。

  桃花家是去年底搬进新居的,一家五口人住两层小洋楼,还空出了两间房。桃花在后院种了一些蔬菜,前院则栽满了鲜花,姹紫嫣红。

  聊天时,桃花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她说,春节刚过完,她的父亲和丈夫,就去浙江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她和4岁的女儿,还有老母亲。

  住进新房,她家享受了国家补助和无息贷款,自己再向亲朋好友借了6万。“两个男人一起打工挣钱,再加上我们村还要搞旅游,肯定很快就能还上。”

  和前三次一样,离开映秀和茂县时,已是夜幕低垂。那个沉陷在漫漫黑夜中的小镇,如今多了明亮的灯光和笑声,为我们送行。 本栏稿件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张莎提供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