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玉树地震一个月:春风拂绿三江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4·14”玉树地震一个月:春风拂绿三江源
2010年05月14日 08:3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14”玉树地震发生后,胡主席立即做出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的重要指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第一时间出动赶赴灾区,国家各相关部委及地方党委政府立即启动预案,全力投入救灾。一场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在三江源头打响。

  地震一个月之际,记者走进震中结古镇看到:街头美容美发店顾客盈门,手机柜台、帐篷书店、帐篷超市人来人往;山青了,水绿了,废墟旁的白杨树上,生出了铜钱般大小的叶子。这片饱受劫难的土地,历经风霜雪雨后,已春色满园、充满生机。

  春在军民携手的力量间

  在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临时安置点,65岁的布吉卓玛大娘住的帐篷20米开外,就是

  兰州军区第一抗震救援队官兵援建的方舱式卫生防疫室。布吉卓玛说:“现在看病,比以前在家还方便。”

  为使地震灾区尽快恢复有序、正规、文明的生活秩序,兰州军区第一抗震救援队官兵连续奋战2天2夜,在扎西大同村清理出一片1000余平方米的临时救灾点,并从驻地联系运送9个指挥方舱,与该村开展“共建灾后示范社区”活动,建起了灾后第一个示范社区。

  正在现场指导工作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刘雷说:“共建示范社区,就是帮助地方群众建起基本设施,让村民找到组织,凝聚力量,共建家园。” 记者在“示范社区”看到,这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文化活动室、治安警务室、卫生防疫室、孤寡老人救济室和方舱式厕所等一应俱全。

  在“示范社区”文化活动室,卫星电视正播放着节目。村民降措告诉记者:“这是地震以来我第一次看到外面的消息,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在关心我们!”

  “灾后重建,最重要的是组织重建!”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刘晓榕告诉记者,加强灾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4月25日,玉树灾后第一个军地共建党支部在结古镇成立。第二炮兵某抗震救灾分队党支部与红卫帐篷社区党支部正式结成共建对子。

  更尕江才是玉树县新寨村的党支部书记,眼下他正忙着村里敬老院的重建工作,可他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村里的人手不足、物资相对匮乏。他把这些情况反映给结对帮扶的兰州军区某摩步旅二连指导员李源后,李源迅速组织连队党员对敬老院展开帮扶行动。就在该旅,900多名党员分成了53个小组,每周和各自联系的地方党支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重建中出现的急难问题的解决方式。

  兰州军区某炮团政委许尔瑞告诉记者,军地党组织联建共促,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凝聚了力量,又稳住了人心。

  春在心灵家园的重塑中

  有人说,缝合大地的创口并不难,难的是缝合人们心灵的创伤。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不仅给灾区人民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而且给幸存者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家园的重建,当然包括心灵家园。军队医护人员,义不容辞承担起了这项重任。

  4月25日,在地震中失去3位亲人的藏族老大妈索南文毛来到解放军第25医院看病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放声痛哭起来。医院心理门诊的两位女医护人员紧紧依偎在老大妈身边,轻轻地帮她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动情地说:“阿妈,您别难过,我们都是您的女儿!”经过反复劝慰,老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

  在玉树县隆宝镇敬老院,解放军第1医院医护人员组织官兵与失去亲人的10余名灾区群众结成“亲人对子”,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真情和温暖。

  4月16日,一批伤员被送到解放军第4医院。其中有一位名叫仁青卓玛的藏族孕妇,因头部在地震中受伤,全身抽搐,头痛发烧。年近花甲的副主任护师索玉梅坐到了仁青卓玛床边,与她聊起了家常。慢慢地,仁青卓玛的情绪趋于稳定,开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4月17日0时10分,仁青卓玛顺利生下一个男婴。

  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赵建中告诉记者,震后,19支医疗队的心理疏导服务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抚慰灾区群众的心灵,让他们在大灾之后,树立起走向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春在帐篷学校的希望里

  “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朵站在枝头上……”一个清脆的声音从玉树扎西科果青村小学的废墟间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学生公措在帐篷学校里朗读诗歌——《春天》。

  地震后,国内一家媒体发表社论说,在一片废墟之上最先站立起来的,可以不是机关的大楼,可以不是工厂的厂房,可以不是市场的商铺,甚至可以不是安民的住所,必定要有坚固而温暖的校舍;最先响起来的,必定要有琅琅的书声……

  是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月18日,胡锦涛主席在玉树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12个大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是一份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的承诺。

  国家有难,军人有责。为了灾区的春天,为了灾区的未来,兰州军区党委十分重视灾区学生复课工作,司令员王国生、政委李长才亲自组织安排,把这项工作作为稳定受灾群众情绪、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采取统一规划、整合力量、落实责任、明确标准的办法,想方设法帮助灾区搭建帐篷校舍,确保“五一”前灾区学生全部复课。

  震后第8天,19岁的高三学生仁增求措就坐在帐篷教室里准备高考了。帐篷是兰州军区第一抗震救援队连夜建起来的。抗震救灾中,兰州军区一边组织任务部队帮助学校平整场地,一边紧急调运558顶帐篷分配任务部队。青海省军区某团一营领取帐篷后,连夜奋战,在第一民族中学的操场上搭建起由96顶帐篷组成的30间教室,可容纳830名学生上课。第二炮兵某部为玉树州孤儿学校搭建活动板房360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和生活用房所需。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步兵某旅在灾区建起了第一所小学——少云帐篷学校后,紧随任务进程,又在偏远山区搭建了13所帐篷学校,最远的离玉树县城194公里。

  兰州军区为任务部队搭建的帐篷学校配备了课桌椅4900多套、书包和文具6300多套、黑板120多块、粉笔2000多盒,教学用电视机、地面卫星接收器各54台。抗震救灾部队还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兰州军区为帐篷学校紧急空运了2600多套棉被、棉褥、床单;青藏兵站部为隆宝镇中心校帐篷学校送去了大米和面粉各5000斤、清油400斤、酥油500斤;兰州军区某炮兵团为玉树州孤儿学校提供2台炊事车,组织藏族战士为学生熬奶茶、做糌粑;各医疗队深入帐篷学校为师生查体看病,送医送药,宣传防病防疫常识。

  “山还在,水还在,草场还在,家还在,梦还在。”灾区群众尕玛代青说:“孩子有学上了,希望就还在。”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