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甘肃平川小煤窑背后利益链必须斩断才能治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甘肃平川小煤窑背后利益链必须斩断才能治本
2010年05月14日 1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兰州5月14日电 题:甘肃平川小煤窑背后的利益链条必须斩断才能治本

  作者 洪维

  据介绍,甘肃平川区目前在王家山、宝积山、魏家地、红会一矿到四矿的范围内,除了有非法私挖滥采的监测点145点外,还有26处纳入政府正规管理的矿井。截至2010年3月底,在这些矿井中,正常生产矿井11处,井筒大修理矿井1处,改扩建矿井3处,新的《采矿许可证》到位矿井6处,《采矿许可证》未到位矿井5处。

  根据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有关文件:2010年底,全省年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控制在200处以内。同时,重点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民爆产业政策的企业,继续深化超员、超产、超储、超时“四超”专项整治工作,严防爆炸事故发生。依照这个文件精神,平川区整治小煤窑的任务是相当艰巨之路。

  目前煤价高,这是导致一些非法小煤窑窑主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一些外地的打工者为了眼前利益冒死下井,一旦发生事故,有钱的老板出高价私了。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种行业在这里也形成了“命价”交易。

  对于一个新开的私人小煤窑而言,如果正常开采一天的产量达到50吨以上,每吨原煤按300元的收入计算,只要生产一天就是1.5万左右。当地一个普通村子,假如一天不采煤,那么就会少收入几十万元,以此类推,一年就是千万元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因这种非法开采所形成的供销产业链,涉及到大型挖掘设备出租业、运输业、修理业、存煤场地、租赁业、餐饮服务业等多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参与人数很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性产业。如果真的关停了平川所有的小煤窑,就意味着近万人会失业,这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

  当然,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当地农民有个传统说法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平川区政府而言不能不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在国有煤矿的税收都进入中央财政,地方占不了什么光,而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地方企业支撑。平川这几年打造陶瓷产业这只是个战略,实现“西部陶都”目标、培育新兴产业还有待时日,而煤炭生产企业在平川经济中占有相当比例,政府在税收方面还要依靠这一些煤炭生产企业。让政府拿“右手砍左手”能不左右为难吗?

  可是,记者从平川区地税部门了解到,去年这个区地税收缴达2.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局共组织地方税收2157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2545万元,增幅达139%,在这税收中煤炭生产企业占多少也只有当地政府知道。

  “官煤勾结”也为小煤窑的存在行方便之门,成为造成煤矿矿难一个社会原因,也成为中央政府治理煤矿安全的各项政策实施中的最大障碍。原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将“官煤勾结”的腐败现象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即:(1)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负责人在小煤矿入股,谋取非法利益;(2)政府官员暗中自办煤矿或庇护亲属违法办矿;(3)政府官员违规滥用审批权,收受矿主贿赂;(4)纵容、包庇煤矿违法生产经营;(5)参与或默许、包庇隐瞒事故。

  甘肃平川小煤窑为何“屡禁不止”,其终结点主要是背后的一道无形的利益链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根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链条,政府花再大力度整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如想根治小煤窑,最好的方法一是斩断煤矿税收由地方收取这条利益链条,所有矿产资源型生产企业的税收统统上缴到国税部门,由国家统一支配。二是斩断“官煤勾结”的链条。非法违法煤矿屡禁不止、屡打屡犯,除了政策漏洞和监管部门措施不力、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外,事实上还存在着“官煤勾结”、干部参股等现象,这也是非法煤矿猖獗泛滥的重要原因。三是小煤窑之所以屡禁不止,固然有地方政府管理的原因,但国有煤矿也要敢于与不法势力斗争,面对不法之徒要敢于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做好以上三点,对彻底根除小煤窑就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根除小煤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为社会问题学者)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