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快速脱贫”思路要从整体上反思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快速脱贫”思路要从整体上反思
2010年05月19日 09:5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国家贫困县,呼和浩特清水河县选择斥资61亿建新城区,在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形成大批烂尾楼后被媒体高度关注。

  在媒体和社会普遍质疑这种“拍脑袋”决策和急速冒进的发展思路后,清水河县的前任县委书记,也是清水河新区建设的主要“决策者”张亮颇感委屈。在他看来,因为当初县城面貌相当落后,不仅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也“同时也影响了呼和浩特市首府地位的形象”。对于所谓新区项目未批先建的决策,张亮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的风气是能快就不要慢。”而在原有的“大项目”和新设开发区的美好设想全部落空之后,目前的结果是,烂尾楼不知如何收场,损失无人担责,地方政府已因此负债4000多万。清水河县政府不再搬往新区,而是回头再去重启停滞10年的旧城改造。

  仅从近几年的新闻来看,地方政府兴建的烂尾楼我们已经并不鲜见。烂尾楼的形式有很多,有造型各异的“地方形象标志”,有工业园区厂房,当然也有清水河县这样的政府办公楼群。有的已经被迅速拆除,也有的废弃多年形成“鸟巢”,清水河县的做法不是第一个,但从建设规模和资金预算上讲,算得上比较突出,比较典型的一个。

  从当时的“决策者”的角度讲,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之所以敢于斥资60多个亿整体上弃旧建新,其总体思路是“快速脱贫”,否则“机会稍纵即逝”。在当下的中国,急速建设以求急速发展,是很多地方追求的发展态势。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这种态势在贫困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低起点,高速度,不屑于小修小补,更喜欢另起一套,直接与脱贫心情的急切程度相关。

  脱贫是好的,能够“快速脱贫”当然更好一些。因此,一旦有了“快速脱贫”的主导思想,很多约束就能够在貌似正当合理的前提下快速突破,不仅更容易在口号上争取民意,更有了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申报、边审批的“三边工程”,以及人大快速通过等等变通和特殊做法。而要命的根源在于,在这种“快速脱贫”成绩的检验上,GDP和城市面貌,而非民众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成为实质上的一个重要标准。以建设脱贫,以大建设快脱贫,成为通行做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能够看到,越是贫困地区,完全超出地方财政能力的烂尾楼的出现频率反而越高,而在这些好大喜功的城市建筑面前,城市的公共管理、公共生活和媒体监督却远远没有跟上建设的速度。

  因此,在清水河县的烂尾城面前,我们尤其要对所谓“快速脱贫”理念进行反思,对脱贫的速度和方式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反思。□ 李琼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