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视频 更多>>
神九返回舱成功着陆 温家宝宣读贺电
专家解读
要闻速递 更多>>
航天人物 更多>>
神九概况
任务简介
  •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 发射地点·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发射目的·掌握航天员手控对接技术
  • 发射任务·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 飞行人员·3名航天员,包括首位女航天员
  •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
  •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精彩回顾
走进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在轨运行期间,将分别在2011年下半年、2012年完成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试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神九对接任务四大亮点
导读: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太空深吻”,至今让人回味。而神舟九号升空后,将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此次发射任务从时间、对接方式和航天员本身来看都具有诸多新看点。
亮点一:航天员“手控”神九对接

神舟九号升空后,将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对接,且由3名航天员“手控”完成。手动对接成功率比自动对接要高,但对航天员考验更大。


亮点二:航天员“手控”神九对接

中国将首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并将首次出现女航天员,打破中国从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

亮点三: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更长时间

据工程师介绍,神九在轨时间为13天左右,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3名航天员所带的生活用品和物资比以往更加丰富。

亮点四: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内进行实验

此次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后,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内进行实验操作,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头一回。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详解
概念:何为空间交会对接?
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合并,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分地面导引、自动寻的、接近和停靠、对接合拢4阶段。
方式: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可提高交会对接成功率。自动交会对接可靠性高。未来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提高交会对接可靠性。
难度:对接不准或致飞船相撞
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飞船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而空间实验室和飞船都是高速运行,在对接过程中,计算不准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技术:用激光雷达测量
2002年起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就开始研制对接装置。中国的交会对接将使用高精度的激光雷达测量相对姿态,这是俄罗斯并未投入实用、欧日在ATV/HTV中使用的新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八大系统”
航天员系统
航天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在训练和载人飞行任务实施过程中,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在北京建设了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了航天服、船载医监医保设备、个人救生等船载设备。
空间应用系统
空间应用系统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装载在飞船舱内的科学试验仪器,可进行空间对地观测和各种科学实验。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医药发展、食品保健、疑难病症防治等领域。
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
运载火箭系统
运载火箭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用于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使用的运载火箭为“长征-2F”,是国内目前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运载火箭。其控制系统采用冗余技术,具备故障检测、救生等功能。
发射场系统
发射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火箭、飞船、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载人航天发射场新建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
测控通信系统
测控通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飞行试验的地面测量和控制任务。在原有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础上,研制了符合国际标准体制、可进行国际联网的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系统,形成了新的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
着陆场系统
着陆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飞船再入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回收返回舱,并对航天员返回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的副着陆场以及若干陆、海应急救生区。
空间实验室系统
空间实验室是设立在太空的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的实验室。建设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而后再用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
神九飞天三人组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详细]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详细]
    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详细]
详解中国航天员选拔标准

  航天员的选拔,总的来说是八个字: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包括四个方面:思想、训练、心理、生理。【详细】

  • 飞行时间不低于600小时 可随时调生物钟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建亮表示,按照要求,航天员首先身高要统一在1米60到1米72之间,年龄要在25到35岁之间,体重在55到70公斤范围内,已经飞行时间不低于600小时。经过训练的航天员可以随时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达到睡醒可控,在失重下无晕车感,并准确判断方位,而且能够自我调整心跳速度,使其稳定不波动。
  • 无疾病具备心肺储备功能 不会药物过敏
  • 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表示,选航天员首先得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同时身体素质得达到一定的标准。还有就是生理功能,就是心肺储备功能,包括特殊环境,像超重的耐受性,要有一定可训性。另外,像慢性咽炎、鼻炎、药物过敏、脂肪瘤、龋齿、灰指甲等,多数人都会有的这些小“瑕疵”,对选拔航天员来说也不合格,就连皮肤上有疤痕、口腔有异味、烂脚丫也不行。
  • 爱抽烟喝酒者排除 确保不干扰正常工作
  • 喜欢抽烟喝酒的人也要排除在宇航员候选人之外。因为航天器很小,吸烟不仅污染空气,更容易发生火灾。喝酒也会诱发身体疾病,干扰正常工作。
  • 女宇航员尽量选择已生育者 身心更成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介绍,首批选拔的2名女航天员来自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选拔条件和标准跟男航天员差不多,唯一不同是尽量选择已婚,身心更为成熟。
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本次神舟九号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13天,是神舟系列飞船停留最长的一次。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内进行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实验操作。

航天员将“手控”天宫神九对接
神九将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对接过程通过航天员手控操作完成。【详细】
飞船和天宫一号内进行实验
天宫一号和飞船里都有实验项目,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的工作量较大,主要科学实验主要包括对地观测、材料研究、空间探测。
女航天员可带化妆品梳妆
允许女航天员带一些无毒无污染的化妆品。在失重状态下,梳头最简单,只要梳好一种发型,它就会永远保持不变。
可上网看片视频见家人
航天员工作之余做什么?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大片,还可以上网发邮件。并且能发8兆的附件,这主要依靠于太空中的中继卫星来完成。
航天员配备有锻炼器材
天宫一号专门为航天员配备了健身器,包括锻炼下肢肌肉的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的拉力器、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的下体负压筒。
历年航天英雄图谱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回眸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中国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根据方案,以返回式卫星为基础设计而成的“曙光一号”为两舱结构,计划于1973年底发射。

  1972年,在一片争议声中,决策者作出决定,载人航天的事暂停一下,先处理地球上的事,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在批准“863计划”的同时,决定拨出专款100亿元实施这一计划。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长征二号E火箭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先进的捆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满足了当时发射重型低轨道卫星的要求。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自那一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在“曙光”号搁浅20年后,中国载人航天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

  会议决定我国载人航天从发展飞船起步,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战略,批准载人飞船工程上马。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试验过程中,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最新动态 更多>>
分析评论 更多>>
现场直击 更多>>
各方关注 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