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首页
  • 移动版
  • 客户端
    • 中新职务微博
    • 中新网新浪法人微博
    • 中新网腾讯法人微博
    • 中新社新浪法人微博
    • 中新社腾讯法人微博
    微博
  • English
搜 索

她守护这里近20年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翅膀

三门峡开闸泄洪 “黄龙”飞舞

近两月,正值三门峡大坝的泄洪期。饱含泥沙的水流从三门峡大坝喷涌而出,形成“黄龙”飞舞景观,场面甚是壮观。 [详细]

官员与专家齐为河南乡村游“把脉”

6月29日,由河南省旅游局主办的“凉爽伏牛山-百万学子游伏牛”系列活动在郑州启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六县的景区组团进城推介山水风光,炫清凉。 [详细]

河南首座快速通道黄河桥绿色施工

河南境内首座快速通道黄河桥“洛吉黄河大桥”目前正加紧施工建设。该项目地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承建方采取了多项措施绿色施工,以保护水资源与湿地环境。 [详细]

Previous Next
  • 河南济源小浪底水库持续控泄防汛
  • 黄河调水调沙水落画出 纹路美似油画
  • 河南济源小浪底水库持续控泄防汛
  • 黄河调水调沙水落画出 纹路美似油画

新闻看台

  • 【壮美黄河行】沿着黄河,深探今昔内蒙古之光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在内蒙古段全长830公里,流经乌海、阿拉善、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6个盟市,形成...[详情]
    2018年9月14日 18:42
  • 内蒙古:大河奔流 文旅崛起
    【壮美黄河行】内蒙古:大河奔流 文旅崛起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2日电(曹桢)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六个盟市,共计830公里。沿黄河两岸沙漠浩瀚、草原广布、峡谷险峻、平原肥沃,有众多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初秋时节鹿城包头之南的黄河岸边,绵延56公里的...[详情]
    2018年9月12日 20:23
  • 封丘县李庄镇:黄河滩迁建崛起的一座新城
    【壮美黄河行】封丘县李庄镇:黄河滩迁建崛起的一座新城【环球网报道 记者 薛艺磊】黄河流经新乡市封丘县56公里,在该县黄河左岸、黄河大堤以南、贯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带。多年以来,黄河滞洪、沉沙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滩...[详情]
    2018年9月12日 20:19
  • 【壮美黄河行】艾依河:银川城中的“蓝丝带”
    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泠然)“塞上江南旧有名,连湖串串显风情。尽看一水增秀色,流连忘返河畔行。”9月6日,“壮美黄河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银川市艾依河,探访这条城中“蓝丝带”是如何诞生和治理的。艾依河起始于永宁县李俊镇西邵村,跨银川市永宁县、西夏区、金凤...[详情]
    2018年9月10日 13:32
  • 万里黄河第一闸:浇灌幸福河套 传承“总干精神”
    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以巨龙腾飞的姿势穿山越岭、奔流向前,流经巴彦淖尔平原磴口县,为这里留下了众多优美的河迹湖泊,磴口县也因此有着“百湖之乡”的美誉。但更让磴口人引以为豪的是,这里还有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成就了“黄河百害,唯...[详情]
    2018年9月10日 13:27
  • 银河村:依托生态优势 垫牢发展基石
     银河村万亩草原湿地。(图片由银河村党支部提供)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徐静)9月7日,宁夏网信办“壮美黄河行”集中采访小组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走进村子,只见片片经果林郁郁葱葱,远处的万亩湿地草原犹如一块绿毯伸向远方。目光所极,到处都是...[详情]
    2018年9月9日 13:40
  • “环境好不好 看鸟就知道” 黄河生态保护让人与鸟和谐相依
    走进西湖,生态湿地体验区、文化艺术展示区、生态郊野体验区等区域各有各的风情。除了具有多功能的生态平衡作用,开封西湖也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未来网郑州9月8日电(记者 刘文静)“环境好不好,看鸟就知道。候鸟和人不一样,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但鸟儿们是...[详情]
    2018年9月9日 13:31
  • 苍天圣地阿拉善:阻击乌兰布和沙漠,让母亲河的脚步更轻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阿拉善是沙漠的代名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对阿拉善风沙肆虐最真实的写照。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近三成是沙漠,其中,黄河流经阿拉善境内85公里,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带入黄河,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治...[详情]
    2018年9月8日 20:00
  • 三盛公水利枢纽:守护“塞外粮仓”的“万里黄河第一闸”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卓)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市345公里,灌溉出丰饶的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几”字弯上,坐落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是河套千万亩灌区的源头,号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详情]
    2018年9月8日 19:58
  • “黄河明珠”乌海,实现由煤到墨华丽转身
    乌海是黄河进入内蒙古流经的第一座城市,105公里的黄河穿城而过,给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带来无限生机。曾几何时,提到乌海,人们想到最多的是煤,如今,提到乌海,首先映入脑海的却是书法。近年来,乌海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实现了由煤到墨的华丽转身。墨韵书香初秋...[详情]
    2018年9月8日 19:57
  • 【壮美黄河行】浓缩万里黄河“精华”
    “模型黄河”实验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隶属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既是研究黄河的科研基地,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传黄河的窗口,现已成为治理黄河工作的一张名片。在“模型黄河”试验基地,建有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详情]
    2018年9月7日 16:51
  • 黄河水流进了库布其 带走了水患与旱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卓)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尴尬”:这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黄河流经此地全长249公里,年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每到凌汛期(指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便面临着决堤成灾的威胁;这里也...[详情]
    2018年9月7日 16:37
  •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的天堂
    中国青年网洛阳9月5日电(任洁)9月4日上午,“壮美黄河行”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孟津县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采访,感受沿黄“候鸟栖息天堂”之美。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望台。任洁 摄据了解,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北部的黄...[详情]
    2018年9月6日 16:33
  • 【壮美黄河行】西吉县聂家河:小流域治理带来生态大效益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胡俊)赏金菊烂漫,品杏梅韵味,享垂钓乐趣,游聂河绿意。9月3日,“壮美黄河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刚来到西吉县聂家河流域,就被眼前的“小江南”美景吸引。聂家河流域位于西吉县平峰、兴坪两乡境内,涉及2乡的7个行政村,总人口6615人。属葫芦河一级...[详情]
    2018年9月5日 20:07
  •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母亲河回眸内蒙古留下的最美身姿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张巧珍)黄河大峡谷,光是听着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即视感。晋陕蒙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段,是黄河第一长峡的起始段。黄河在这里告别内蒙古。是依依不舍还是尚有太多叮咛?母亲河在这里连续转出两个近乎360度大转弯,形...[详情]
    2018年9月5日 20:05
  • 【壮美黄河行】她守护这里近20年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翅膀
    中新网孟津9月5日电(周阳)头上顶着迷彩宽檐帽、脖子挂着双筒望远镜、肩上扛着单筒望远镜……这些,是马朝红的“标配”。身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的一位管护员,马朝红的日常工作是观测保护区鸟类的生存情况、记录数据。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一干就是近20年。马朝红自...[详情]
    2018年9月5日 09:33
  • 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桀骜不驯的长河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华夏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调水调沙等社会公益性任务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详情]
    2018年9月4日 19:54
  • 抵达老牛湾 听老船工忆河运往事
    正北方网讯 9月3日傍晚,采访团来到清水河县境内的老牛湾。老牛湾位于内蒙古和山西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南岸是山西的偏关县,著名的晋陕蒙大峡谷就从这里开端。站在岸边远眺,两岸地势开阔,草木繁茂,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在这里突然安静了下来,...[详情]
    2018年9月4日 17:14
  • 绿水绕城郭 清风拂面来 追溯大黑河蝶变之路
    都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呼和浩特亦是如此。9月3日,“壮美黄河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城市南郊的大黑河,这里是近两年市民休闲游玩的胜地,也是呼和浩特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据《水道提纲》记载,大黑河因其流域土质黝黑而得名,其蒙古名为伊克图尔根河,是黄河上游...[详情]
    2018年9月4日 17:07
  • 三门峡开闸泄洪 “黄龙”飞舞
    (2018网上看河南)近两月,正值三门峡大坝的泄洪期。饱含泥沙的水流从三门峡大坝喷涌而出,形成“黄龙”飞舞景观,场面甚是壮观。(周阳 编辑吴瑞)[详情]
    2018年9月3日 14:00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