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美国的灾难”全球买单

2011年05月19日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9日电 香港《文汇报》19日刊文说,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走债务循环的老路,扩大举债又泥足深陷,加剧恶性循环。而美资金链断裂又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缩美无疑已将全球经济绑在了自己“债务经济的战车”上。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经济已千疮百孔,各国不能再被动。而美国要想彻底解决债务危机,就不能重走债务循环的老路,扩大举债只会泥足深陷,加剧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因此,美国必须回到财政收支结构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上来,收敛其长期战略扩张与穷兵黩武的本性,大幅压缩军备开支和政府行政开支,并重建实体经济,加快税收改革。

  美国财长盖特纳5月16日晚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发债水平本周一已达到国会允许的法定上限14.3万亿美元,这也是自2005年1月其国债上限突破7.6万亿美元以来,美国国会第十次调整国债上限的警戒目标,没想到短短5年即告突破。反映美国经济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开支仍空前庞大,财政收支结构已出现严重问题。为此,美国财长盖特纳警告“如果美国无法继续举债,将发生灾难性后果,并将引爆新的经济衰退”。美国总统奥巴马亦警告国会“若不提高美国负债上限,将引起投资者质疑美国信贷的价值,最终导致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资金链断裂导致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缩

  可见,由于美国长期存在产业结构的严重弊端(实体经济不足,过度举债消费,从而过度透支全球实体产业能力),及经济周期循环的脆弱局限(过度依赖高端金融服务业,不断放大经济杠杆风险),自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美国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缩的危机,在美国狂印钞票和大量举债的催化作用下,已演化为以“更大债务泡沫拯救金融泡沫”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和美国举债维持模式的债务链即将全面断裂的危局。由于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仍为最大经济体),及美元定价与结算全球资产的储备币地位,使得美国可以肆无忌惮地“量化宽松,无度发债”,不断稀释着全球经济,全球资产也因美元的持续贬值而不断大量缩水。

  因此,毫无疑问,如果美国政府不能再继续发债维持国家运转,最终导致债务链断裂,必将对全球经济再一次带来严重冲击。奥巴马和盖特纳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但却是“赤裸裸”的“买单威胁和宣誓”,美国已将全球经济绑在了自己“债务经济的战车”上,美国的灾难将由我们承担,并将继续由全球共同为其买单。

  各债权国现已被美国牢牢绑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随着今年8月2日的债务结算大限临近,如果美国国会不调高“发债上限”,美国将停止向债权人付息,及终止有关社会福利、失业救济、退税等开支。由于奥巴马反对共和党提出的“负债上限决定应与减少开支挂钩”,意味着美国根本不想从根子上解决自身的经济病灶,意图继续举债维系高昂的政府开支,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政府行为。旁观欧债危机解决之道,欧盟和IMF救助危机国的先决条件就是“该国政府需定出削减财政开支的有效计划”。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对自己面临同样的债务危机,却定出不同的处理标准,其实质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全球继续为其买单。有关机构统计:本财政年度首7个月,美国政府财赤已达8700亿美元,全年财赤预计将突破1.3万亿美元。即:如果冻结现有负债水平并维持政府运作,美国政府需每年削减开支及加税共计1.3万亿美元。否则,将每月多举债1200亿美元,才能维持美国运转。

  美应改弦易辙 解决债务危机

  美国经济已千疮百孔,各国不能再被动。而美国要想彻底解决债务危机,就不能重走债务循环的老路,扩大举债只会泥足深陷,加剧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因此,美国必须回到财政收支结构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上来,收敛其长期战略扩张与穷兵黩武的本性,大幅压缩军备开支和政府行政开支,并重建实体经济,加快税收改革。美国本世纪初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及其军力的全球战略延伸,已使美国消耗财力超过10万亿美元,约占其负债上限14.3万亿美元的70%;并造成超过50万平民的伤亡。因此,美国的问题就在美国自身,美国应该深刻反省。(马建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