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香港蛋挞身世之谜

2011年08月16日 16:5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个地方的饮食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独特性正好反映该地的文化背景。要谈香港人的文化身份,以饮食文化最直接而有效。文化人刘细良曾说:“要了解香港的饮食文化,只要到港式茶餐厅走一趟便完全明白”,而蛋挞是茶餐厅的其中一种代表食物,可从蛋挞看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及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吃一个新鲜可口的蛋挞,再喝一口港式奶茶或咖啡,是不少香港的习惯。小小的蛋挞,只是圆形的挞皮,盛载着混合砂糖的蛋浆,没有漂亮的外表,却成为老少咸宜的地道小食,甚至和奶茶及“菠萝油”并称为香港茶餐厅“地道三宝”。到底蛋挞的魔力何在,竟能在传入香港至今,多年来成为港人最爱的美食之一?

  蛋挞的身世

  究竟蛋挞是来自外国,还是由中国人发明?早在十七世纪,英国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custard tart。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香港的饮食文化也受英国影响,所以有人认为蛋挞来自英国。不过,香港的蛋挞与custard tart不同,反而与粤式传统甜品“炖蛋”颇类似,只是用挞皮替代“炖蛋”的碗盛载蛋浆,然后再放入焗炉烘,custard tart则是以奶、糖、蛋混合成的奶冻。但蛋挞未必只从英国custard tart,或中国炖蛋“发展”出来,可能是是二者之融合。

  广东人在二十年代间,将外国的果挞改良,首创粤式蛋挞。蛋挞皮就是来自牛角酥的皮——麦酥,但因为做麦酥皮要用鲜牛油,价钱很贵,所以当时的面包师傅以猪油代替,再加上最简单和很便宜的蛋浆,做成一个个热腾腾的蛋挞,可谓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当时广州的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设计一款“星期美点”作招徕。1927年,“真光酒楼”首先推出蛋挞,大受欢迎,其它酒楼茶室争相学习。到了四、五十年代,不少蛋挞师傅来到相对稳定的香港发展,把制作技术也带入香港。蛋挞经香港人再改良,成为香港独有的“港式蛋挞”。

  早期的“港式蛋挞”

  早期“港式蛋挞”的挞皮为一层层薄酥皮,近似西点的牛油酥皮。酥皮是蛋挞的灵魂,好的酥皮,包括一层是以猪油为主的“油皮”,及一层是以鸡蛋为主的“水皮”。一般的蛋挞有约100层折皮(将一层油皮夹于两层水皮的中间,来回辗平,左右对折再辗,反复步骤,称为折皮),所以挞皮厚而松化。最初期的蛋挞以椭圆形为主,圆形为次,与现在圆形为主的情况不同。

  四十年代初,香港高级西餐厅云集于港岛中环,因从事高薪行业人士多在该区工作。西餐厅首先引入蛋挞,成为上流社会人士的下午茶美点。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香港经历三年零八个月的沦陷岁月:贸易停顿,货币贬值,粮运不继,故蛋挞未能于四十年代发扬光大。

  战后人口暴增,五十年代是民生艰困的时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较稳定,蛋挞遂能崭露头角。不过,西餐厅食物价格昂贵,对于战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普遍物质短缺、香港人大多贫穷的情况来说,当然负担不起,当时甚至要靠“平民食堂”提供便宜的食物。于是,冰室(茶餐厅的前身)应运而生,为香港人提供便宜的西式食品,蛋挞开始“平民化”,成为冰室其中一项“招牌食品”。五十年代的香港以“兰香室”的蛋挞而享誉一时:蛋挞一元一盒(12个),是“打工仔”的下午茶佳品。而且,当时的蛋挞比现在的大两倍以上,一个蛋挞就已可成为一个下午茶餐。因此,从蛋挞出现的时代背景,可以了解其流行原因。

  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四十年代,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其饮食文化受英国影响。蛋挞这种糅合英式意念的美点于此时进驻香港,最初只在高级西餐厅售卖,其普及程度不高。加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香港,使居民生活备受压迫,文化发展也不发达,遑论一个小小的蛋挞。到了六十年代,香港到处都是“打工仔”。蛋挞也开始在冰室和茶餐厅售卖,为“打工仔”提供便宜又好吃的下午茶餐,蛋挞开始平民化。时至今日,香港大大小小的面包店、西饼店都有售卖蛋挞,而少见于新式茶餐厅。港人现在可以轻易买到传统蛋挞,可见其普及程度之高。

  随着本港经济逐渐起飞,蛋挞的馅料已不是鸡蛋般简单,还有燕窝、鲍鱼及金箔等创意蛋挞。似乎,香港人对蛋挞的热爱程度并未受经济状况太大影响。

  蛋挞不死的情怀

  蛋挞是广东人受到英式的custard tart启发而炮制出来的创意食品,经过香港人改良后,成为独有的“港式蛋挞”。那么,蛋挞可算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产物。为何只有蛋挞能鹤立“挞”群,成为代表香港的美食?

  香港人对蛋挞的钟情是上一代延续下来的情怀。早期香港人的食物种类不多,蛋挞可算是最普及的美点。不论茶餐厅、高级食肆或大酒店的高档西餐厅,都可以找到蛋挞。对劳苦大众而言,一件新鲜出炉的蛋挞,曾几何时就是一日辛劳或午间小歇的奖赏。

  蛋挞是中西文化交融而产生的美食,由受英式custard tart的意念影响开始,二十年代传入中国广东,后来传入香港,都经过不断的改良。蛋挞在香港发扬光大,成为代表香港的其中一种美食。它能兼容并蓄不同文化的东西,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好例子。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曾家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