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港媒:中国享信誉 "人民币结算"时代悄然来临

2011年09月15日 0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5日电 香港《文汇报》15日刊出评论说,随着美国、美元、美债在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信任度的持续大幅下降,和中国贸易的国家用“人民币结算”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的外汇储备丰富,北京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世界各国享有非常正面的信誉。“人民币结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人民币结算”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美国、美元、美债在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信任度的持续大幅下降,和中国贸易的国家用“人民币结算”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

  东盟和金砖国家等认为:中国是贸易大国,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提高贸易效率,降低目前汇率巨幅波动可能带给贸易各方的风险,方便相关贸易国更方便、快捷地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中国的外汇储备丰富,北京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世界各国享有非常正面的信誉。“人民币结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公布了《人民币结算办法》和《实施细则》,亦为相关结算提供了保障,显示“人民币结算”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二战后,美国曾经是世界第一出口国,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需要从美国购买“美国制造”用于战后重建,买美国货需用美元,导致美元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当时华盛顿经济稳定、库存大量黄金抵押,“美元结算”自然成为世界贸易的唯一选择。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输出的商品远大于进口,但随后就发生了实质变化。美国长期鼓励政府和民众大量超前消费,又发动了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多场战争,导致美国、美元发生了危机。

  中国现在的情况与美国二战后的情况有相似点,那就是“世界需要大批中国商品,需要人民币”。如果让持人民币的国家才能购到中国货,“人民币结算”则很快成为现实。

  被华盛顿逼出来的结果

  目前,包括欧洲、日本和金砖5国等已陷入美元陷阱而难以解脱,面对美国设置让各国陷入陷阱的横蛮政策,正纷纷努力寻找出路。日前在华盛顿上演的白宫和国会的“政治双簧”,让购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可能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持有大量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手中的美元“购不到自己需要的美国高科技货品”,用各自血汗生产出来的商品换成的美元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美元和“废纸”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些事实说明:持有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国家,实质上已经被美国无理绑架,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和解决办法。

  面对华盛顿损人利己的货币政策,最先坐不住的是欧盟。他们经过协商于本世纪初创建了欧元,目的就是希望摆脱美元雄霸天下的现状,并期望先在欧元区的贸易中使用欧元,继而再扩展到世界各地。但由于美国千方百计的围追打压,加上自身的金融、债务出现危机,欧元的发展之路相当艰难,时常望洋兴叹。面对美元、欧元令人失望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减少诸多汇率风险。从这个角度讲,“人民币结算”是华盛顿逼出来的结果。让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让购买中国商品的国家用“人民币结算”,自然成为当今热门话题。

  需要巧妙化解美国打压

  为迎接“人民币结算”时代的到来,中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没有人民币就买不到中国商品”,中国就必须向他们提供人民币债券。中国在购买贸易伙伴国家商品的时候,也接受我们用人民币支付。华盛顿不怕北京抛美元,因为有足够多的印钞工厂;也不怕贸易巨额逆差,因为用美元就可以完全对销;但却非常惧怕世界贸易国用欧元、人民币结算。美国用美元这个工具,榨取了第三世界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他们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世界上获得美国人所需要的物资。“人民币结算”需要北京巧妙化解来自美国的各种“打压和骚扰”。

  东盟是最先要求用人民币结算的地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928亿美元,2015年贸易额更将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目前,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中国贸易时已经使用人民币结算。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增长快速,“人民币结算”等于为双方贸易“虎上添翼”,有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目前部分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有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印度等金砖5国;开始实施贸易结算的则有非洲大部分国家;欧元区和美洲等地和中国的贸易对于用人民币结算则持观望心态。(黄海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