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欧洲时报:“法国之病” 不该让移民精英吃药

2011年10月27日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6日刊文说,也许是法国人无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全球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人才的全球化。如果今天仍将欧盟以外的外国人才视为抢了法国人饭碗的外人,确实犯了极为初级的错误。法国社会生病,不是移民的错,没必要动辄打他们的板子,更轮不到“通函”剑指的“精英移民群体”吃药。

  文章摘编如下:

  5月31日,在法国移民政策改革史上应该会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以这个日子命名,诞生了一个“5月31日团体”。该团体以法国几所顶尖级名校(即被誉为法国高等教育骄傲的“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愤怒的外国学成精英组成。他们与法国大学校长组织联合发声:强烈要求政府收回一封在这个日子、由法国内政部与劳工部向地方发出一封旨在收紧职业移民审批“通函”。他们认为正是这一“通函”实施数月,使大批拿到工作聘书的“他们”被拒发工作许可证,从而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命运。

  近日,美国两党议员,就修改移民政策,也频频动作。只是取向与法国正好相反。

  先是共和党议员鉴于“高科技公司投诉”,痛于“美国学校培养出的高级人才拱手让给其它国家之现状”,建议国会修法,给高学历的外国学生提供绿卡,以将人才留在美国。这与白宫5月提出的“美国应该送给每位高科技和数学博士一张绿卡,对部分表现优异的硕士毕业生,也应给予绿卡,使他们可为美国经济作贡献,并成为美国人”政策形成呼应。

  日前,为因应中国公司投资热和游客观光潮,两党议员再次联手提案:建议发给中国人5年多次往返签证。

  同是发达国家,同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同时面临高失业率,为什么在移民身上,特别是在高端移民身上,法国与美国却交出了完全相反的关于“国家利益”的答卷?美国要留下人才为国家作贡献,法国想赶走人才给法国人腾位子。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再用“是否移民国家”这个概念来解释就说不通了。实际上,这一推一揽,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关于“移民价值”的判断,也就因此而引出了两种不同的移民政策。

  可以说,凡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移民问题”。美国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比较简单: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免谈。如前所述,政策调整与时俱进,强调务实。不能不承认这是美国强大,美国大学强大的因素之一。在美国没有哪个党的政府,会想象在就业市场出台一个“美籍人士”优先的法案。因为美国的强大,“非美国人”贡献良多。

  反观法国,就要“拧巴”的多了。20年来,左右两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对待移民态度,不是“经济基础”的,而是“意识形态”的;考虑其经济价值少,考虑其“政治价值”多。左右两派移民政策依各自意识形态不同,松松紧紧,反反复复。左派之“松”多是要标榜“自由平等博爱”;右派之紧又往往闪出“法国人优先”的影子。而在朝在野,左右立场往往更加“纠结不清”。移民经常作为选举的一张牌来打,两派移民政策中都难见到“国家利益”这根主线。松的时代,似可收留天下“苦人儿”;紧的时候,又好像可以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出。法国移民政策缺的是两个字:“务实”。没有一个政治家能理直气壮地说出移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长此以往,在法国人的心目中,移民总是“包袱”的代名词,总是蚕食“社会福利”的主体,总是抢法国人饭碗的“冤家”。因此,形成了法国人整体的、与移民可“共安乐”,难“共忧患”的气氛。经济好的时候,相安无事;危机来临,社会生病,移民总是最先被强迫“吃药”的群体。

  直至萨科齐上台,推出“选择性移民”新政——有用人才宽,无用移民拒,非法移民遣;“务实”精神与“国家利益”在移民政策中脉络才变得清晰一些。几年来,这三条中,后两条是做到了,但最为重要的第一条却乏善可陈。而日前两部推出的通函,则使这一条土崩瓦解。

  也许是因为“通函”这一刀,切到了移民金字塔尖上的群体,引起的反响就非同一般了。不但这些名牌学校的同学们不干了,校长们也看到了这一通函对法国未来的“杀伤力”。“名牌高等专科学校联席会议”和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均认为这道通函负面“后果非常严重”。称“从长远看,这具有灾难性后果:今天失望的毕业生,明天若在国外晋升要职,就不会拥护我们的经济。”很显然,大学校长们的眼光更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也更务实。

  说到底,也许还是法国人无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全球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人才的全球化。如果今天仍将欧盟以外的外国人才视为抢了法国人饭碗的外人,确实犯了极为初级的错误。法国社会生病,不是移民的错,没必要动辄打他们的板子,更轮不到“通函”剑指的“精英移民群体”吃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