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红烧肉和橄榄油

2012年02月07日 16:1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一早醒来,想着今天的三餐里有红烧肉,就不敢赖床。第一时间从冰箱里拿出一包五花肉。然后,一边等待冰肉解冻,我一边在听着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心情颇为愉悦。因为,天下基本太平,而我呢,今天有红烧肉吃。

  我大概怎么算,都不能算是“肉欲”很强的人。无论就其“肉欲”的内涵还是外延来说,都是应归入清心寡欲的一类人。即使不是生来如此,后天所受的淑女教育,很不幸所要担待的长长的单身遭遇,以及我主观上极力要打造的苗条清新的形象,都让我与“肉欲很强的人”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大鱼大肉基本不出现在我一个人的餐桌上,但红烧肉却是一个星期要来那么一次的。因为,红烧肉勾起的,基本上不是“肉欲”,而是情欲。而这个所谓的情欲,也不仅仅是指男女之欲,或许更多的是亲情。是爱欲。

  因为,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吃一顿肉,会让全家人幸福好几天。而母亲之所以总是喜欢把肉做成红烧肉,是因为,香喷喷的红烧肉比较容易下饭,而且,红烧肉也比较好分配。四个孩子,一人三块或两块。也因此,后来离家到外面求学工作,挣自己的一份人生,每每在餐厅点菜,我的保留菜品,一定是红烧肉。小时候,在灯光下,一家人热热闹闹挣一块红烧肉吃的场景,总是被翻腾出来,成为思念母亲的一束光。

  而且,我发现,即使很多人在一起吃饭点菜,如果谁点了红烧肉,基本上都不会被否定。不但不会被否定,还隐约地可以看出人人脸上的微笑和期待。被端上来的红烧肉也基本上是被最早消灭的一道菜。上海餐馆里,红烧肉经常被命名为“外婆的红烧肉”,已经就十二分的煽情。湖南餐馆里,毛氏红烧肉,就经常令人想起某个伟人一生的最爱。那就是红烧肉。呵呵。

  可惜的是,红烧肉不能天天吃。因为红烧肉需要烹饪的时间很长,文火慢炖二到五小时的红烧肉才是上品。在这个快餐时代,如果谁能够满满爱心地为你亲手炖上一锅红烧肉,那么,请你一定要善待他。因为,他一定是爱你的。

  过节了,有女友送了我一瓶橄榄油。我很高兴。因为,我感受到她的情意,也感觉到橄榄油的温润。小心翼翼抱回家,将荧荧淡绿色的一瓶橄榄油放在壁橱里,看着还是喜悦在心。

  第二天,闲下来的时候,我还惦记着这瓶橄榄油,就戴上眼镜细细瞧瓶子上的说明书。上面的文字,很细很密,有英文也有中文。等我慢慢地读过一遍之后,我的眼镜差点跌了下来。我不怎么相信,就读了第二遍。是的,这瓶美丽的橄榄油居然已经过期了。就是说,已经过了食用期的最后期限了。

  呵呵,我笑了,再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事情了。之前,有一次,另一女友收到过一盒枸杞子,也是过期的。后来,饭桌上说起来的时候,大家都笑翻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送礼物的人,是个好人,一个对朋友热情又良善之人。也是一个大大的懒人。她的丈夫身居高位,家里的东西满满当当的,都是世间上好的良品,甚至是珍品。但没有人去享用。因为,儿子在国外读书,老公应酬多多,她一个人也就几乎不在家里开火做饭。偶尔在家吃饭,也是吃点速冻食品敷衍了事。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忍心看着自己家里的一包包一箱箱好东西就如此这般地活生生地被忽略,被遗忘,最后孤独地老去,烂掉。这些生物有知,它们一定是含冤而死的。

  我给她发了一则短信。我说,你对我的友情永远不会过期。但是,你送我的橄榄油是过期的。我很伤心。我伤心,不是因为你送了我过期的食品,而是,你居然如此的粗心大意,简直不可宽恕。罪过啊。古人说的暴殄天物,指责的就是你这样的人。你知道一瓶橄榄油是天地人力之精华吗,它吸纳了多少阳光雨露和劳动者的辛苦才成就这一瓶子的橄榄油。你不能如惜福一样地惜物吗?

  其实,在发短信之前,我也犹豫了一下下。因为,我不想让她不开心。不管怎么样,她是善意的。她每次出门见朋友,总会匆匆忙忙地随手拿上一点东西给人。她送人东西不是因为有求于你,她只是希望收到礼物的朋友会开心。因这份善意,我不想让她受到打击。但是,假如就此忍住,不说点啥,我的内心又很纠结。我不希望她的大意以后还要浪费更多的世间宝贝,犯下更多的罪过。她完全可以把享不尽的好东西送给福利院的老人,或者孤儿院的孩子们。

  我记得读倪萍写姥姥的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假如你有一碗饭,你送人,是你在帮别人。假如你有一锅饭,你送人,是别人在帮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雷到,大地随我沉默了半分钟。这是一个有福气的健康快乐活到99岁的老太太。有这样开阔胸襟和生存智慧的人,才有可能活到99岁吧。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阿琪)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