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地方换届首阶段完成 “5678”梯队成型

2012年02月27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27日电 香港《文汇报》25日刊文引述专家的话称,伴随第一阶段省级党委换届的完成,多省市区官员“5678”年龄梯队已成型。中央在选人、用人上仍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年轻化”是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会“为年轻而年轻”。

  多省市区官员“5678”的年龄梯次结构是指省部级普遍由“50后”、“60后”组成;地厅级由“60后”、“70后”组成;县处级以“70后”为主,“80后”为辅。

  在去年换届后上任的省委书记中,除了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为1948年出生外,其余均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而新任的“省长方阵”年龄结构相对更年轻,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者为主体;河北省长张庆伟、福建省长苏树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为“60后”人士。

  “50后”担纲省部正职

  作为与共和国共成长的一代,这一批省级党政主要干部在求学时遭遇“文革”,工作实践时迎来改革开放,有着鲜明的代际特征。资深党建专家、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指出,作为执政党在全国地方最高层级的领导核心,省级党委换届事关长远。此轮人事更迭事关“十二五”规划乃至“十三五”规划的稳步落实。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选任的思路上,须考虑未来5到10年发展任务的需要,形成更合理的干部建设梯队格局。

  在此次地方党委换届中,一批“60后”、“70后”官员走向施政前台,格外引人关注,比如最年轻地、市、州委书记的纪录就不断“被”刷新。对此,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很正常,是历史的必然。他表示,在班底结构方面,仍会坚持“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由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掌舵,对年轻人委以重任,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分析认为,媒体关注的最年轻地、市、州委书记群体中,有不少拥有可圈可点的工作历练,因在一系列重大考验中深孚众望而脱颖而出。

  自治区“60后”常委多

  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四个自治区换届完成后,产生“60后”省级党委常委共23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13名党委常委中有7名是“60后”,成为首个“60后”党委常委多于“50后”的省区。汪玉凯表示,民族自治地方的条件相对艰苦,客观上需要敢于创新的中青年干部闯出一番事业;同时,这也有助于优秀干部在历练过程中学以致用,熟悉地区之间的差距,丰富实践经验。

  叶笃初表示,中央在选人、用人上一直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综合考虑官员的道德与能力。“这是选任干部的基本尺度,而年龄等具体尺度是多样的。在人事调整中有时不能一步到位,需要有过渡、磨合、微调。”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也表示,在换届过程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个性特点与工作阅历、工作经验上的互补性;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科学使用好其它年龄段的干部,不唯年龄取人。

  竹立家说,经过近15年的循环,公务员年龄梯次结构基本上趋于合理。年轻干部的增多突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限制,有助于增加组织活力,也在客观上对组织内原有成员构成激励,有助于消除官僚倦怠。“不过,一个人的德行、本事,不能由年龄来决定。如果仅以年龄作为衡量标尺,就有可能把一些不够称职的、道德水平不高的提上去。”(何凡)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