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港媒:中国练好内功底气足 才能对外吹响喇叭

2012年03月07日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网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7日刊文说,外长杨洁篪6日的““喇叭论”” 令记者眼前一亮。能否吹响“喇叭”取决于能否有足够的底气、中气。这就要求在国内继续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练好内功,才能让“喇叭”传出的声音更和谐,传播的更远更有力。

  文章摘编如下:

  “这个世界是一个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着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没有喇叭。但是我始终认为,数字比喇叭重要。”外长杨洁篪6日此番话令台下记者眼前一亮,会后迅速被广泛引用和解读。

  记忆中,杨洁篪曾在前几年的记者会上借喜欢打乒乓球,说自己是个不服输的人;又以“调焦距、对光圈”形容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还曾提到过不能用“油画标准”欣赏“中国水墨”。讲完了体育、摄影和美术,今年又说到了乐器。沉稳严谨的个性之上,杨洁篪也试图用形象的语言阐释严肃刻板的外交辞令。

  国际舆论的声场中,欧美国家拥有最强大的“喇叭”,最响的声音,主导着几乎所有重要议题;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有的是小“喇叭”,各自积极发声,越来越不容他人忽视;但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则至今尚没有“喇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应拥相匹配话语权

  今天的世界,信息泛滥而多元本来就容易让有价值的声音埋没,一方面说话必须尽可能提高分贝,因为这决定了自己的声音和意见能让多少人听到;同时,一样的“音符”,不一样的“音色”会给听者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能否让国际国内不同的舆论场更好理解接受,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认同,还需对“音色”更精心的雕琢,更好的消除“杂音”。

  话语权是软实力的体现,需要更多的媒体走向国际化,改进宣传策略和沟通技巧。就像对于评价一个人,除了能力的认可之外,要有观念的认同、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和支持。

  正如杨洁篪所言,中国日益成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建设性参与者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因此,中国应当拥有和自己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能否吹响“喇叭”取决于能否有足够的底气、中气。这就要求在国内继续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练好内功,才能让“喇叭”传出的声音更和谐,传播的更远更有力。(贾磊)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