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学者:外界指中国“创新不足”有误

2012年04月11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1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文说,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布雷斯尼茨表示,外界经常批评中国“创新不足”,许多中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但这其实是对何为“创新”未有充分认识。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其他形式的创新方面其实表现出色。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近来致力于引导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发展自主创新的高端产品。虽然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投资不少,并积极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取得的具有独创性的成果与预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布雷斯尼茨表示,外界经常批评中国“创新不足”,许多中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但这其实是对何为“创新”未有充分认识。

  他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把创新等同于发明创新产品是错误的。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其他形式的创新方面其实表现出色,包括“产品创新”,把现有的产品设计得更好、或更符合不同市场的需求;以及“流程创新”,不断改善工厂和物流体系,中国都走在世界最前列。

  布雷斯尼茨说:“这是一个全球分工的年代,从最初的构思,到不同阶段的生产,到最终交付,跨国企业都把产品送到最高效的地方去。如果中国是世界的最高效的制造工厂,或许它也没有必要成为世界最前沿的实验室。”

  如果没有中国 苹果无法生产iPhone

  他举例说,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大批创新人才和廉价劳动力,像苹果这样的跨国企业根本无法生产出像iPhone这类科技产品。

  布雷斯尼茨认为,要分别在创造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创新这两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需要的是两套不同创新系统的结构。

  他说:“美国的‘硅谷’模式除了需要尖端人才,也需要一套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去支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我不知道中国是否已准备好(这么做)?再者,美国一项原创产品仅为小部分人带巨来大财富,但中国人口如此庞大,而且还有那么多人尚未脱贫,是否真要为了争做高端产品发明者,把资源投入到这里?”

  他指出,中国企业有组织和管理庞大员工的能力,又善于弹性生产,从改进产品到大量生产到物流管理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就是把现有技术重组并快速推出市场的佼佼者。

  此外,中国有技能熟练、有生产力的劳动队伍。中国大学培育出来的大批工科毕业生,他们所读的专业,如矿业工程、重型工程等,几乎被西方国家忘记,但他们对繁琐的、技术操作层面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愿意从事改进现有产品的科研工作,又能接受比全球水平较低的工资。

  布雷斯尼茨认为,中国与其为了要创新突破绞尽脑汁,不如专注于把能够做到最好的领域做到最好,然后向更多领域拓展,逐步往价值链上端爬。否则,如果最终发现自己无法成为下一个“硅谷”,在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方面又失去原有的优势,其他国家以更廉价的劳动力取代中国的地位,那将更得不偿失。(明永昌)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