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经济日报:台湾人才外流的转机思维

2012年04月19日 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19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9日刊出社论说,台湾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台学术等人频呼吁当局重视。对于台湾人才引进政策,台当局确实应该认真检讨,真正深思与自我反省,但也不必妄自菲薄,而是积极营造这些人才可能回流的机会与条件,那么,台湾就有机会成为亚洲人才交流中心。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只台“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公益平台基金会董事长严长寿等人频频呼吁当局正视,还成为新加坡引以为鉴的对象,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日前即直指,台湾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又阻止海外人才进入,才导致台湾民众平均所得下降,新加坡不要重演台湾故事。此话一出,在台湾引起的效果比新加坡还大。

  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冲回应表示,值得深思,请相关“部会”研究,在育才、留才做重要参考。结果,相关“部会”没有答案,只有不着边际的意见:台教育主管部门认为,推动高等教育须避免保护主义与平均主义,才能延揽人才并增加国际竞争力,因此推动顶尖大学计划,推行弹性薪资方案;台当局“劳委会”官员说,台湾薪资太低,所以人才不来;“经建会”则指出,薪资提升之前,个人附加价值也要先提升。

  这些意见或限于时间、篇幅而无法完整述明,但相关“部会”面对人才问题各说各话且本位思考的现象依然未改,因而台湾人才流动问题的厘清与解决也仍是无解。主政官员们如果翻翻过去的相关研究就会发现,各种研究几乎可用汗牛充栋形容,新加坡更是典范学习的对象,但成果却是台湾外来人才越来越少;究竟是新加坡的方法学不来,还是我们自己人才引进定位有问题,当局若没弄清楚,又如何谈人才策略?

  照理说,台湾与新加坡的人口及人才条件不同,人才引进的目的与定位也应有不同。以往新加坡很羡慕台湾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理工人才,事实也是如此。根据统计,2009年台湾研发人员达11.9万人,几乎是新加坡的三倍,占总就业人数比率达11.6%,不仅高于新加坡的10.2%,在全球亦是名列前茅。新加坡求才若渴,近年大量引进大陆籍的人力与留学生,更曾引发内部批评。相对于新加坡不断地补充人才,台湾不只需要国际人才,更需要尖端的领导人才,台湾既要留住广大的中阶人才,还要吸引更多个张忠谋回来。因此,对于台湾人才引进政策,当局确实应该认真检讨,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此外,与人才政策相关的“部会”则应真正深思与自我反省,“国科会”或教育部门如果真的认知到高等教育必须避免保护主义与平均主义,那就请具体拟定开放国际名校来台设立分校等相关政策;“劳委会”方面,也请不要再在薪资上打转,以薪资定义人才,完全曲解了人才的意涵,也丧失吸引国际优秀潜力人才来台的机会;至于“经建会”,则应优先把台湾短、中、长期的人力规划做出来,了解台湾的人力需求与供给不足究竟何在。

  依去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排名,在58个受评国家和地区中,台湾“人才留用”项目排名11、“人才外流”排名30、“外籍专业(高技术)人力”排名25,显示台湾人才外流问题确实严重,但这样的现象也非完全负面,端看我们如何规划,早年大量的留学生外流,不正是成就后来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当局人才政策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外流人才有机会成为国际间重要的知识传递者,倘若我们不把外移的人才当做是人才流失,而是积极营造这些人才可能回流的机会与条件,那么,台湾就有机会成为亚洲人才交流中心。

  再要一提的是,归纳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的三项优势,一是完全国际接轨的法令环境,二是英语优势,三是诱人的经济条件(包括高待遇与福利政策)。第一、三项,或因争议及困难而须逐步推进,但第二项却是台湾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记得当年“经续会”讨论时,将英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曾是“朝野”间少有的共识意见,但迄今只做到路标加注英文而已,如何强化英语优势,当局应有进一步行动。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