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府菜”翘楚属谭家

2012年05月02日 15:4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提到官府菜,在北京最富盛名的要数谭宗俊父子所创的“谭家菜”了。目前,谭家菜已经发展成为唯一能够与八大菜系齐名的私房菜。

  现在谭家菜已走向世界,北京饭店的名厨曾多次应邀到美国、香港、韩国表演展示谭家菜。在北京饭店召开的“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的贵宾和国际奥委会官员,都品尝过蜚声中外的谭家菜。

  现任厨师长刘忠说:“吃谭家菜颇有一番讲究,既是官府菜,就要有官府的派头,餐前清茶洗口,餐后浓茶清胃,每道菜中间还备有漱口水。各式盛器,均选用上等陶瓷制品,并多为黄色,处处体现‘国宴’的气派”。至今,北京饭店的谭家菜餐厅仍以宴会形式为主,且需提前预定,以给厨师留有充分的时间选材备料。

  清末民初,谭宗俊父子始创谭家菜,延续百年而至今不衰。谭宗俊是广东南海人,同治年间进京赶考,高中榜眼,所以谭家菜又被称作“榜眼菜”。谭家菜是当年谭宗俊入翰林后,正值京城宴风大盛,高官巨贾“家蓄美厨,攀比成风”。爱好美食的谭宗俊将家乡的粤菜与京菜互为调合,而得“谭家菜”之名。并成为唯一流传保存下来的典型官邸士大夫菜。

  其子谭篆青生于京城,跟随父亲谭宗俊四海宦游,嘴吃八方,后来他把谭家菜发扬光大。

  “谭家菜”初创之时,仅是作为一种家庭菜肴。清亡后,谭家虽然败落,但是在饮食方面,谭篆青却不愿意稍有收敛,坐食山空后,实在难以维持,便悄悄地承办家庭宴席,碍于面子,还不肯挂出“餐馆”的招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慕名而来,以重金求其备宴,谭家菜生意日益兴隆。

  从谭宗俊起,谭家的女主人都善于烹调。宣统年间,谭宗俊之子谭篆青自粤返京,从广东带来了两位姨太太,也都是烹调能手。尤其是三姨太赵荔凤。赵荔凤作为谭家的主妇,不仅是谭家菜的烹饪者,还亲自采购原料。每天清晨,她总是亲自到市场去采购,非货真价实者不买。谭篆青、赵荔凤相继辞世后,改由小姐谭令柔主持,家厨彭长海掌灶,谭家菜继续经营。

  吃谭家菜,规矩有三:一是必须提前预订;二是菜肴必须在谭府烹饪,且每次不得超过三桌;三是宴席须在谭府摆设,且要给主人一份请柬,留一席之地。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对此专有描述:“谭家在西单牌楼机织位,普普通通的住宅房子,院子不大,书房一间算是招待客人的雅座。每天只做两桌菜,约须十天前预定。最奇怪的是每桌要为主人谭君留出次座,表示他不仅是生意人而已,他也要和座上的名流贵宾应酬一番。”

  一九四九年以后,谭家菜为中央领导人做家宴的事逐渐多了起来。叶剑英八十大寿时,彭长海和徒弟王炳和在叶帅家做了家宴。邓小平八十大寿在北戴河举行庆祝宴会,也是王炳和亲自主厨。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许扬)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