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媒:中日文学交流不平衡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2年05月30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5月30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刊出评论说,中日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近年来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现象。一方面,日本文学作品在中国受到追捧;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作品在日图书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当代文学须改变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和无序竞争等现状,才能为走得远、走得长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摘编如下: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年来,在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都已经相当深入,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然而,例外情况同样存在。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近年来就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日本现当代文学作品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并且受到热情追捧,以日本销售总量最多的书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为例,这本书屹立于中国一线大城市著名书店的排行榜前十名长达一年多时间,而且,村上的每一部新作都会成为中国书市的热门话题。兴许是从村上作品的热销看到了日本文学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中国的出版社但凡有能力引进版权的,都策划了内容包括青春、悬疑、侦探、历史等内容的日本现当代文学的翻译出版,其中不乏系列作品集和大部头著作,有些还被评为年度畅销书,这些足以证明日本文学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

  相比之下,日本的出版社或报社每每会出于版面或销路的考虑临时取消和中国作家的约稿,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图书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曾翻译过余华、铁凝、苏童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的中央大学教授饭冢容不无遗憾地指出:“今后中国小说的翻译恐怕大部分都要靠大学的研究经费支持才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平衡现象?

  首先,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打开了观看外面世界的窗户,之前的长时间隔绝,使得人们对了解外界有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在这种情形下,日本文学借助日本电器、日本动漫的在华影响力登陆中国,进一步满足了人们了解外界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在中国市场的繁盛局面。

  其次,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学领域。市场经济大潮深刻影响了出版界,使得文学作品的创作机制、内容、传播发行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形成了一整套商业机制。随着中国的出版社改制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状况成为其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抢时间、争市场,有时难免要牺牲出版物质量,艺术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必然会下降。因此造成了一种怪象:中国的文学作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内容却未必能够让人明白,因此影响了日本作家对作品的理解、判断。

  最后,既然日本作家对中国作品无法有正确的理解、判断,缺乏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汉学家和出版社编辑,加之担心销路有限,且没有充裕的研究经费,最好的选择恐怕只有不出版。

  固然,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同步性,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理应有强大的文化作为后盾支撑。解决这一不平衡问题,离不开海内外的共同努力。除了借助众多在日华侨华人的力量,通过他们扩大中国文学的海外影响力,还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国要鼓励更多的文化企业携手走出去,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目前已经启动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正是一个应当抓住的良好契机。

  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出版须改变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和无序竞争等现状,唯有自身质量提高,才能为走向海外且走得远、走得长奠定坚实基础。(吕娟)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