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进入“北京时间” 期待两会传递深化变革强音

2013年03月05日 0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今日上午9时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媒体记者们在大会堂门前排队入场进行采访。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中新网3月5日电 境外媒体再次进入“北京时间”,拉开“新闻大战”架势,密切关注中国两会。梳理近期海外华文媒体的报道来看,舆论期待从十八大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来观察和破解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未来走向,探测未来几年的“中国行情”。

  新领导层释强烈改革信号 媒体称大有可为

  香港《文汇报》的报道称,由于本次两会是换届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世界各大媒体聚焦北京,观察中国的发展变化。

  文章说,今年的两会是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举行的第一次盛会,各方关注中国政经趋势,对会上可能传递出深化变革的历史强音充满期待。

  香港《大公报》5日的评论《推动中国政改 人大有可为》。文章说,在4日的人大记者会上,最后一个问题是政治改革。每年两会,政治改革都是记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两会,除了人事议题,另一大焦点就是大部制改革,这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又一进展。

  美国《侨报》2日指出,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陆的“两会”既是一个密集的“政策发布会”,也是各种观点交锋、碰撞的“讨论会”,议题很多,热点很多。

  文章指出,“两会”是中国特色的,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或许,因为如此,坚守并不断完善“两会”制度显得尤为珍贵,提升代表们参政和议政质量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日本新华侨报网的评论称,国际媒体感兴趣的则是“习李新政”的施政风格、政策取向和改革意愿,或从两会这个“政治窗口”观察和破解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未来走向。

  法国《欧洲时报》4日的评论称,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使中国上下、海内外对本次两会打造“圆梦工程”给予极高的期许。“中国梦”成了本次两会无可争议的关键词。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指出,中国新领导层的关键任务之一将是注入更多乐观和信心,新领导层最受密切关注的举措之一将是机构改革。分析人士希望从中捕捉各种迹象,以判断新领导层的改革意愿以及实施这些改革的能力。

  会场内外花絮成追逐点 新意亮点频现

  香港《文汇报》的报道称,今年两会,七常委“下组”讨论时,连排座颇见新意,由以前领导与委员们“坐对面”的口字型,改为“坐进去”与委员们在一起的回字型。这些场地安排的外在变化,亦反映出执政理念的改变,体现出领导“来到委员中间”的精神。

  香港《大公报》5日刊文《傅莹Style》谈及傅莹在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文章说,一个多小时的答问会上,傅莹始终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媒体起身提问时,她专注真诚地与之眼神交流,还善解人意地用微笑点头,消除某些因紧张而磕巴的记者的尴尬。

  美国《侨报》4日发自北京的消息称,傅莹的丈夫郝时远盯着电视屏幕紧张“观战”,他评价称“发挥得不错。”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指出,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还有不少来自企业的富商、科教界和文教界的名人、影视明星和体坛新星,让一年一度的会议星光熠熠。巨星成龙、导演陈凯歌4日也都成媒体“猎物”。(完)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