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安倍政府为何拉动执行死刑的绞索

2013年03月05日 1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5日刊载文章指出,“判而不杀”是日本死刑判决的常态,但安倍政府在上台不到2个月时间,就处决了3名死刑犯,促使其敢于拉动执行死刑绞索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是换取支持率。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保留死刑的发达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日本的死刑正在沦为“田里的稻草人”,判而不杀逐渐成为常态。

  这是因为日本《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再审制度”,给予罪犯非常多的申诉权,从而导致罪犯可以不停地以各种理由提出申诉或者赦免请求,以达到拖延死刑执行时间的目的。即便用尽所有上诉机会后,还得由日本法务大臣签署执行令方可执行。而很多法务大臣出于各种原因也不愿充当刽子手,这就导致不少死刑犯被关押时间越来越长,有的能长达30年以上。许多死刑犯还没有等到执行死刑的那一天,就老死在狱中。

  但是最近,刚刚上台的安倍政府却突然勒紧了绞刑架上的绳索。执政不到2个月,安倍政府就处决了3名死刑犯。

  据日本《产经新闻》消息,法务大臣谷垣祯一在执行死刑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手举刑事诉讼法中死刑判决确定后6个月以内要执行的规定表示,“我们不能无视法律的精神”。

  这一判断被日本社会广泛接受。据日本法务省刑事局透露,截至2012年底被宣判死刑确定但尚未行刑的罪犯有133人,创下自1949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各界认为,不以执行为前提的刑罚判决,没有任何意义。因法务大臣个人看法而停止执行判决的做法,是典型的以权代法。日本媒体纷纷评论道,希望今后谷垣祯一能继续履行职责,为抑制重大犯罪行为发挥作用。

  自日本实行陪审员制度以来,很多判决中审判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充分协商后才做出死刑判决。而日本社会认为,法务大臣的职责就是要认真考虑这些判决的份量和背后的辛劳。

  在死刑的存废方面,日本承受着来自海外各国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批判。可是对此,法务大臣谷垣祯一表示:“死刑是极为重大的内政问题。应该慎重从维持治安及国民感情方面考虑。”他还强调:“在制度的大纲方面,目前没有修正的必要。”

  日本民主党执政时的2010年,当时的法务大臣千叶景子将东京拘留所行刑场向媒体做了公开,表示要将此“变成国民参与议论的一个契机”,并在日本法务省内设置了“有关死刑的研讨会”。

  这个研讨会在2012年3月公布了一个名为“为死刑的存废做结论是不合适的”的报告书后,就终结了讨论。对此类研讨会,日本法务大臣谷垣表示以后没有必要再召开。

  谷垣祯一强调:“无论哪一桩案件,犯人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残忍夺取他人宝贵生命,均系罪大恶极的犯罪案件,因此需要对他们执行死刑。”

  其实,安倍政府对死刑动真格,恐怕最主要的还是“顺应民意”,捞取支持率。最近,日本内阁府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支持执行死刑的民众达到85.6%,比主张废除死刑的5.7%多出一大截。随着日本社会治安的持续恶化,民众积极支持国家动用死刑在内的刑罚,严厉对待各种凶恶犯罪。这恐怕才是安倍政府敢一次次拉动绞绳的底气所在。(蒋丰)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