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美国“监听门”事件,奥巴马越描越黑

2013年06月13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监控门”事件:互联网巨头喊冤 呼吁美政府公开透明  来源:辽宁卫视

  中新网6月13日电 美国侨报网12日刊载《“监听门”事件,奥巴马越描越黑》一文,文章指出,美国政府被爆出利用大型网络企业监视公民上网和监听公众电话的事件,甚至还涉及到外国人,这不仅让美国政府留下了利用高科技滥用权力的印象,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慌。再加上奥巴马对该事件越描越黑,此事件应该可以称作奥巴马的“第二任期魔咒”。

  文章摘编如下:

  一位名叫爱德华•斯诺登的前国家安全部门雇员,6月9日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利用大型网络企业监视公民上网和监听公众电话的事件。按照爆料者的说法,他可以监听任何一个人的电话,奥巴马总统也不例外。

  丑闻曝光源于爆料者的“良心”

  “监听门”事件是国家丑闻,令人震惊。不仅美国公民,全球网民都感觉上网和打电话不再安全,因为通过技术手段,所有人的隐私都可能被偷窥。

  “监听门”事件的曝光,源于爆料者的“良心”。但爆料者的“良心”发现,则意味着他面临着美国政府叛国罪的起诉。美国司法部已提起初步的刑事调查,若爱德华•斯诺登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数十年的刑期。

  国家安全并非侵害隐私权理由

  “监听门”事件让美国政府难堪。对于一个崇尚言论自由和注重隐私的国家,如何在网络时代把握好公众隐私和国家安全的度,摆在美国政府面前。

  世人皆知,“9•11”事件后,美国为了搭救将恐怖主义隔离于本土之外的防恐安全网,小布什政府不仅整合了新的国土安全部,而且也伴随着一部分民众隐私权的丧失,譬如飞行安检、邮件审查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媒体反对,但当时的民意甚至认可政府的一些政策。在安全和隐私之间,笃爱个人私权的美国人牺牲让渡出一部分权利,也是时势使然。

  但反恐也好,国家安全也罢,并非公权滥用和侵害公众隐私权的理由,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情势下,公权力对新技术的应用更该有所节制。事实证明,作为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巨头,美国政府沉溺于技术主义的孤傲,对本国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了严重戕害。

  “只监视外国人”引发盟国恐慌

  吊诡的是,滥用信息技术监听本国公民隐私的美国,却常常指责他国黑客攻击。“监听门”此时发生,颇具讽刺意味。这似乎是个悖论——信息技术强国滥用技术侵犯本国公民隐私又对他国信息技术充满不安,从而总是指责他国。对此,奥巴马也不得不辩解,所谓“棱镜”计划,只监视外国人,而不监听美国公民和在美国的人。

  这一辩解立刻引起欧盟和加拿大的恐慌,使美国和这些传统盟友的关系变得紧张。就连前副总统提名人瑞安也认为,“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但并不表明这么做是合法的。”

  “监听门”事件的受害者不仅仅是美国公民,也涉及到各国政府和世界民众。奥巴马政府越描越黑,更加增加了全球性的恐慌。看来,奥巴马也难逃“第二任期魔咒”。

  各大知名互联网巨头难逃干系

  跟着美国政府倒霉的,恐怕还有那些参与“棱镜”的网络大亨,如微软(包括hotmail邮件系统)、雅虎、谷歌、苹果、Skype、美国在线、视频网站 YouTube、相关社交网站以及文字语音聊天软件Paltalk等。这些知名的网络企业平日唱着动听的高调,是网络时代的全球性载体。虽然他们现在纷纷撇清自己,但“帮凶”的阴霾是难以消弭的。一旦失去公信力,市场前景堪忧。(张敬伟)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