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化解世界冲突 曼德拉放下仇恨足资借鉴

2013年07月19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2013年7月18日,南非开普敦一建筑上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巨型画像。当天,曼德拉迎来95岁生日。南非总统府发表声明称,曼德拉的病情正在“稳步好转”。  

  中新网7月19日电 美国《星岛日报》18日刊载《看曼德拉如何放下仇恨》一文,文章指出,曼德拉以上善若水的大智、水滴石穿的坚韧,着眼未来,用“文明的宽恕”打破以暴易暴的死亡循环,顺应并体现出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力。重温曼德拉如何放下仇恨,对世界冲突各方矛盾的化解足资借鉴。

  文章摘编如下:

  7月18日是“国际曼德拉日”,全球有无数民众,为这位危卧病榻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祈福。人们对曼德拉发自内心的景仰,源自他于27年漫长的牢狱生涯之后放下仇恨,成功推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让这片被歧视与仇恨笼罩的土地,迎来自由、平等、和解之光。其坚忍包容的胸襟与放眼未来的智能,迄今仍显示深远的醒世意义。

  “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句世人熟知的名言,道出了当初主张暴力抗争的曼德拉,在回复自由之时,对未来人权之战的政治取态,亦成为他以“善良和宽恕”寻求重建南非之路的思想基础。他于狱中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以超凡智慧,参悟出在低头妥协与暴力抗争之外,这条实现种族和解的新途。在曼德拉数十年的抗争之路上,与之采取类似非暴力抗争手段的民权领袖,还有印度的甘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正如历史学家所指,无数复仇杀戮的事实表明,政治舞台上,以暴力维持的一元独大的零和游戏,终究难以长久。无论是强权还是受压者,以暴易暴固然酣畅淋漓,但血腥对抗只会让不同种族、不同族群、不同政治利益集团之间,陷入更深刻的复仇循环。只有着眼未来,铸剑为犁,方能实现和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随着经济活动的相互渗透,不同文化间的多元碰撞,从对抗到寻求和解,再到寻求合作共赢,已是大势所趋。放下过去,才有可能开创出发展新路。如若始终坚持敌视与仇恨,无异于固步自封,自绝于未来。

  也正因如此,海峡两岸的国共两党,在一甲子的时移势易之后,能从“一山不容二虎”的生死之争,转而跨海牵手,实现两党领袖的历史性会面。两岸亦从截然对立,迈上良性互动的新阶,形成今日台海稳定和平、经贸热络的良好态势。

  而在中日之间,中国政府于二战结束后对日本的态度和作为,其用意也在放眼未来,使两国政府与民众能早日步出战争巨创、消弥仇恨,使这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此止戈息战,共迎和平彩虹。

  然而,如今中日间情势大逆,中国的善意并未换来日本对历史的深刻反省与对军国主义的彻底切割。日本近年不断修改教科书、篡改美化侵略历史,首相安倍上任后更加紧扩充战力,与中国岛争不断,并公开表态要修宪,将自卫队变为军队;一面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 纪念日狂妄叫嚣,放言“日本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要求中国尊重,一面指责中国将历史问题作为外交牌“是错误的”。

  曼德拉放下仇恨的前提,在于厘清历史责任。他当上总统后,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查清种族迫害罪行的基础上推行大赦,以修复式正义平息黑人复仇的情绪,宽恕愿认罪的白人阶层,终使南非黑白两裔实现和解。

  与日本相比,德国对二战纳粹罪行的反省深刻而彻底。从勃兰特在波兰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的惊天一跪,到现任总理默克尔有关德国“永久担责”的表态;从向受害国、犹太人作出巨额赔偿,到以法律形式限制纳粹死灰复燃,种种努力,令德国赢回国际尊重,当前的日本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令人扼腕。

  喜读《孙子兵法》的曼德拉,以上善若水的大智、水滴石穿的坚韧,着眼未来,用“文明的宽恕”打破以暴易暴的死亡循环,顺应并体现出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力。重温曼德拉如何放下仇恨,对世界冲突各方矛盾的化解足资藉鉴。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