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生态城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化发展方向

2013年07月22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2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中美战略合作关注生态城项目》一文说,这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镇化的浓厚兴趣,和中国对国际先进环保和城市管理经验一如既往的热情。生态城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科学技术和城市规划的革新,而是更可能代表着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文章摘编如下:

  在7月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两个超级大国与往年一样,就一系列全球和地区热点和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定共识。然而,在会后公布的具体合作成果清单上,除了传统的能源、贸易、安全等议题之外,双方引人注目地宣布新增六个生态城试点项目。这一新的动向,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镇化的浓厚兴趣,和中国对国际先进环保和城市管理经验一如既往的热情。

  虽然中国目前各地已有上百个被冠以“生态城”或“生态园”的项目,但由于“生态城”概念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缺乏正确理念和必要技术的支持下,大多数这类项目都进展缓慢。在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成更多生态城市在其版图上的崛起。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是西方引领的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也是西方国家人士最早反思现代城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针对19世纪后期愈演愈烈的工业污染和城市内部的杂乱无章,英国人艾比尼泽•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Garden Cities)这一概念,强调绿地、水系和其它大自然元素,对增加城市美感和舒适度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对后来全球范围的城市规划、尤其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其启发,新加坡在早年城市规划中,特别注重绿色植被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最终赢得“花园城市”的美誉。

  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美国,高速公路和家庭轿车的普及,改变了城市的固有形态,大批中产阶级为追求宽大的住宅空间,搬入不断扩张蔓延的郊区,这种“摊大饼”式的城市郊区化虽然降低了城市密度,但同时带来了人们对汽车的过度依赖和空气污染,城市的过度蔓延也摧毁了大量森林、草场等。

  以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德•瑞杰斯特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在上世纪60、70年代提出了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强调中心城区高密度的合理性和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反对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和高碳化生活方式。在四个轮子上的“美国梦”盛行的背景下,瑞杰斯特等人的生态城市理念是非常超前和具有远见的。此后,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地都有人提出细化的高密度、可步行规划和绿色建筑的标准,用密集居住的方式来减少能耗,使城市发展更可持续。

  进入21世纪,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再加上国际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不断高涨,强调低碳和密集居住的生态城理念,再次受到了城市规划者的关注。清洁能源的发展、先进水处理技术以及城市管理的电子化和智能化,为生态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世界各地都有投入巨大的实验案例,较为著名的有以“零碳”为目标的阿布扎比马斯达生态城、英国的贝丁顿零能耗区、美国的伯克利和得到两国政府支持的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等。这些勇敢的尝试和实践,将为其它地区城市的可持续规划和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中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目前仍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尚未转入城镇,对于那些已经纳入城市的人口,仍有相当部分面临住房等问题的困扰。对于大城市居民而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也成为“城市病”。

  生态城市强调高密度住宅,推广低能耗交通,鼓励行人和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对道路和停车位的占用,因此能够在同样城市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人口,缓解住房问题,并减少堵车和汽车尾气污染。同时,人口的密集居住有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意文化等产业,这样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新增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此外,新能源领域、智能电网、水的处理与循环使用、绿色建筑的推广以及其它节能环保技术的使用,都有可能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其实真正令城市规划者忧虑的是如何解决城市新转入人口的就业问题。沿着高速路“摊大饼”式的扩城,不利于人口的集中居住和城市服务业(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的发展,在不能就地解决当地人就业的情况下,只会造成“空城”和“鬼城”的泛滥。这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非常需要警惕的。集约型的生态城建设才是突破瓶颈的良方。

  任何生态城的建设都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此外,城市规划水平也非常重要。然而,归根结底,生态城的成败,取决于城市的重塑能否吸引新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其它低碳产业的聚集,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态环保必须与经济上的活力和社区的和谐相统一。一方面,生态城的发展需要有当地经济和就业的支撑,这是生态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态城还需要城中居民的配合,逐步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构建一个个紧凑、开放和便于步行的邻里社区,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处。

  总而言之,生态城建设并不仅仅意味着科学技术和城市规划的革新,而是更可能代表着人类产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作者陈刚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

【编辑:吉翔】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