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恐怖袭击阴霾再起 白宫应反省矛盾作为

2013年08月06日 1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美大使馆近年来频遭恐怖袭击  来源:辽宁卫视

  中新网8月6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5日刊载《恐袭阴霾再起 白宫应反省矛盾作为》一文,文章指出,在面对恐怖阴霾再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该认真反省,重建各国情报合作的互信,强化反恐联盟的情资交换能力,对危机作出针对性反应和精确打击,而不是见影子即开枪。要做到这一点,白宫根本上须先放弃“唯我独义,余皆盗贼”的霸权思路。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国务院宣布,因可能遭遇恐怖攻击,关闭中东、北非、南亚25个大使馆或领事馆,并对美国民众发出赴中东、北非等地区的旅游警告,基地组织恐袭阴影再次笼罩北美和西方国家。国际刑警组织也发布全球警告,指过去一个月,伊拉克、巴基斯坦、利比亚等九国连续发生数百名涉及恐怖行动的犯人大规模越狱,要求会员国协助调查是否基地组织一手策划。一时间全球又风声鹤唳,连锁效应造成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和加拿大跟进,纷纷关闭驻中东使领馆。

  美国当局的恐袭警告来得相当突然,令人起疑。原因在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白宫宣布反恐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相继在中东撤兵,如今再因恐袭威胁,断然宣布关闭美国驻多国使领馆,这是前所未见的大规模闭馆措施,无异自打奥巴马和美国的嘴巴,为基地组织的重新崛起作了“全球广告”。不仅如此,在基地发动攻击前,美国为何不能先下手为强,除截取其联络情资,也能把恐袭消灭在萌芽阶段,反而如此无效率地大规模关闭使领馆,表明美国反恐能力和情报工作,都远不如外界所预期的有力,美国庞大情搜和反制能力竟如此狼狈!

  必须指明,当美国驻这些国家的大使馆关闭后,这些地区的情报工作也可能随之打折扣,对基地的情报网追踪可能相应减弱,且在外交上,这是“未恐袭而先屈膝示弱”。对此,奥巴马可能面临政治宿敌,比如前副总统切尼的质疑,共和党可批评奥巴马上台后种种政策,严重削弱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让基地组织再度肆虐。一般民众也有权利质疑,为何美国当局制定大规模监听计划,对准美国公民、美国的盟国,乃至中国等国家,却对基地组织依然缺乏准确情搜能力和有效打击能力,以致让美国驻外人员和民众都如惊弓之鸟,暴露在威胁中?

  或许白宫鉴于之前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遇袭击,造成大使和两名外交官身亡,在国内造成政治风波,这次索性采取未雨绸缪的“避难”政策,以只要不出事为原则,“丢美国的脸”没关系。

  无论背后终极原因为何,“可能发生或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威胁”,肯定有情报根据,这也是中东地区的客观情势,是美国长期的中东政策所造成;美国继续在尝长期政策失衡的苦果,全民都须跟随冒风险。

  问题症结在美国面对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威胁与挑战,迄今未见白宫严肃反省。首先,2011年是否为了总统大选等政治因素,奥巴马对击毙本拉登的“胜利”过度夸大,而有意无意轻视基地的后续攻击实力?或者,是否因陶醉在击毙本拉登的胜利喜悦中,而放松对余党的持续清剿,才导致今天的威胁?

  其次, 是否因奥巴马在中东政策上没有企图心,尤其在以巴谈判问题上未使力,导致中东地区恐怖组织的滋长土壤依然“肥沃”,给基地组织重新崛起和发展壮 大的机会?是否由于奥巴马又回到“美国霸权第一”的传统思路,与俄罗斯等国角力,削弱了全球反恐联盟能力,无法推心置腹共享反恐情资,致使美国和西方盟国再度陷入恐袭的危险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如斯诺登所揭露,白宫和美国政府是否违反宪法,过度扩大监视监听对象,导致资源分散,对反恐情资的收集能力相对削弱,以致无法对基地的攻击计划防患于未然,只能“瞎子摸象”、“宁错勿松,扩大防范”,从而使美国的外交利益遭遇损失,美国形象再次折损,也让世界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中?

  总之,美国政府该认真反省,重建各国情报合作的互信,强化反恐联盟的情资交换能力,对危机作出针对性反应和精确打击,而不是见影子即开枪,前后说法和姿态矛盾。要做到这一点,白宫根本上须先放弃“唯我独义,余皆盗贼”的霸权思路。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