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中东转型之难与帝国宿命的纠缠

2013年09月13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载文章指出,帝国边缘地带多条断层线交汇,制度的变迁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本上还是要在帝国边缘地区建立稳定的秩序,这绝非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帝国能够做到的。规则可以移植,但是观念无法“进口”,只有当中东的信念与国家的规则融合之后,动荡才会消解,帝国的魅影才会散去。

  文章摘编如下:

  中东一词源于美国著名海权专家马汉,主要指印度与近东之间的波斯湾一带,后来取代“近东”指称地中海东部到印度之间大陆。“近东”一词具有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也就是靠近欧洲的地方。词语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在一个世纪之前,中东地区基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帝国瓦解,中东地区开始了独立建国的历程。

  中东地区的政治基因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代,7世纪默罕默德在今天的沙特地区传教,阿拉伯人在沙漠内部遽然兴起,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股风暴。阿拉伯人成为历史的创造者,但是阿拉伯帝国的权力重心一直北移,从阿拉伯半岛到叙利亚,而奥斯曼帝国虽然信奉伊斯兰教,却是突厥人建立的。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帝国的权力重心越过了黑海海峡。在这种权力的转换之中,今天广大的中东地区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边缘地带。

  奥斯曼帝国苏丹会委派总督统辖这些边缘省份,但是权力的边际效应迅速衰竭,“天高皇帝远”,从突尼斯到阿拉伯,当地贵族成为实际的统治者;更为重要的是,中东地区存在着宗教、教派、人种的分野,这些断层线在“大一统”帝国之下都被掩盖起来了。

  当奥斯曼帝国成为“近东”的时候,欧洲殖民者已经广泛渗透到此地。1798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侵入埃及,奥斯曼帝国的边缘地带就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民族主义思潮瓦解了帝国边缘的模糊状态,政治身份需要明晰化,无论帝国核心的土耳其人还是边缘地带的埃及人、阿拉伯人,都在寻求自己的身份标签。“断层线”成为新的政治认同的基础,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之前已经名存实亡,随着一战的硝烟而灰飞烟灭。

  奥斯曼帝国崩溃之后,中东地区移植了主权国家的构造,但是帝国边缘的废墟上,几乎没有现代主权国家生长的土壤。如经济学家诺斯所说,任何制度都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国家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制度,但是在人类学意义上规范与国家的构造很难契合。帝国边缘上多重断层线是中东地区的历史基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对“路径的依赖”。依靠血缘、教派以及暴力工具为纽带的人格化交易网络侵蚀了主权国家。

  任何制度都是信念的外化,而随着存量知识和人口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与青年人剧增,改变了既有的制度矩阵。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被保守主义作家认为是“仁慈的帝国”或者“不情愿的帝国”,美国防长哈格尔表示做好对叙利亚政府进行干涉的军事准备,“帝国”的魅影又一次盘旋于中东上空。

  帝国边缘地带多条断层线交汇,制度的变迁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本上还是要在帝国边缘地区建立稳定的秩序,这绝非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帝国能够做到的。规则可以移植,但是观念无法“进口”,只有当中东的信念与国家的规则融合之后,动荡才会消解,帝国的魅影才会散去。(孙兴杰)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