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从上海的“见雨愁”看城市“里子工程”

2013年10月09日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菲特”致上海50多条道路积水严重  来源:贵州卫视

  中新网10月9日电 就上海城市因台风内涝一事,香港《文汇报》9日刊载《上海何时才能告别“见雨愁”?》一文,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建设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观念,必须纠正“重建设轻维护”的市政管理模式,必须扯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面纱。

  文章摘编如下:

  一场场暴雨,将一座座内地城市拖入内涝之困。上海沦为“见雨愁”,一个月内两度被淹。如此落后的设计,着实与国际大都会的靓丽头衔格格不入。城市排水已成为申城不容忽视的短板。这给喜欢“面子工程”的城市管理者们好好上了一课。

  排水系统属于“里子工程”,远非“面子工程”那样光鲜,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遗忘,但就城市功能而言,它却是“百年大计”,不可或缺。的确,若要提高城市排水标准,投入大,周期长,又不能带来多大土地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对此缺乏热情。

  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当从地方立法入手,优先保障这部分公共投入的持续性、稳定性。亦有专家指出,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发展观念,必须纠正“重建设轻维护”的市政管理模式。

  也有人提出,于老城区而言,升级排水系统或许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京在把排水标准提升到“五年一遇”时,同样面临老城区难改造问题。为此,它利用地下盾构技术,另辟蹊径,在地下建设了巨型隧道来储水、排水。吉隆坡也同样采用盾构技术,在市区建造“聪明隧道”,平时上面两层作为车行道,第三层排水,遇到大雨量,则全部隧道可用于储水,一举将城市排水能力提高到了“百年一遇”。

  上海何时才能告别“见雨愁”?(章萝兰)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