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美国国势、国力果真都走下坡了?

2013年10月10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美国两党9月30日谈判破裂,联邦政府10月1日正式“关门”。最后时刻,奥巴马决意对决到底,炮轰共和党意在“勒索赎金”。  

  中新网10月10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9日刊载社论《美国国势、国力果真都走下坡了?》一文,文章指出,统观美国近来的麻烦事,可以看到,或许美国还有“老本”可吃,续维持强大,毕竟强国余晖和许多先天优势和后天余荫还可支撑。但情势能否好转,或现状将维持多久,都未可知。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联邦政府关闭9日进入第九天,距10月17日债信上限调高期限仅8天,但两党有协商、无妥协迹象,反而协商后总统和国会议长隔空叫板互呛。即使关闭政府事小,影响民生有限,但债信事关美国政府信用,影响全球金融秩序和经济复苏,看来解决情势也不乐观。最近经验,让很多人怀疑:美国国势、国力真的都走下坡了,为何乱象不断?

  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全球唱衰美国,不看好举世唯一超强的声浪高张。尤其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使美国兵疲民困、国库空虚,经济又逢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仅见的低迷,政府入不敷出。元气大伤下,政府借贷度日,如10月17日前国会无法通过调高目前债务上限,将造成债信违约;但即使提高债务上限了,美国还要继续举债度日,“无底洞”愈掘愈深,何时能填平赤字,解决危机,无人知晓答案。世上有长年借钱度日,资不抵债还叫富豪的吗?

  美国的不堪,还包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运作失败,已渐失说服力。总统、国会两院和司法三权分立,权力制衡(check and balance)本属防止政府滥用权力、肆虐人民的设计,但如今行政、立法却都滥用权力,维护党派立场,毫不考虑民生需要和后果。尤其国会多数分属两党, 权力制衡演变成“互相卡死,与汝偕亡”,人民和国家利益都被政党绑架,而政党则被极端派绑架,制度已无能为力,须靠人为因素克服。

  但反观人为因素,2010年通过的“奥记健保”,因2012年共和党改选后在众院占多数,未待法案实施即以删除实施经费杯葛(抵制之意——编辑注),创下宪政恶例。检视近年国债上限每遇调高,都因两党在减税减支,或加税和增福利的基本意识形态对立中拉锯,相互杯葛。美国号称全球宪政民主楷模,近年运作留给世人观摩的,却常是一幕幕人为丑剧。

  美国意识形态对立拉锯,近年从民间延伸国会,民主运作被民粹牵制,只顾讨好小选区选民,各走极端,国家利益放一边,政党对立,不再相忍为国。民主本是服从多数,尊重少数,重视协调整合和仲裁妥协的艺术,但两党早置诸脑后。

  缺乏具普遍声望,能超越两党的有威信、有公众魅力领袖,是美国另一隐忧。自克林顿任内连续八年维持经济荣景,施政赢得两党选民近八成满意度后,美国已近20年在弱势总统领导下,总统变成少数人的党派总统。而部分美国人的傲慢自大,还以为国势如日中天。

  再看近期美国遭遇的挫折:叙利亚化武事件,奥巴马扬言跨越红线就动武,但国会反对、国力不再,顾忌多、策略错,和斯诺登案一样,重挫美国威信和形象。亚太经合会领袖峰会,奥巴马因政争缺席。政府关闭,外国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对美国如何能有好印象?

  再检视数据:逾四成美国人可动用银行存款不到500元;54%被调查者无储蓄计划,因为无余钱可存;45%的人担心永远没有能力储蓄;半数美国人退休后的储蓄不够养老,靠甚么度晚年完全没头绪。这几年经济低迷,全美4000万人领政府粮食券,每月靠134元支付生活必需品。前总统卡特说,目前中产阶级有如 70年代的穷人……社会贫富更悬殊,这是民穷国富,还是民贫国亦穷?

  或许美国还有“老本”可吃,续维持强大,毕竟强国余晖和许多先天优势和后天余荫还可支撑。但情势能否好转,或现状将维持多久,都未可知。如能痛下决心,洗心革面,美国还有其长处和无穷潜力,毕竟她有绝佳地理条件、天然资源、源源不断的移民和资本涌入。再酖于内斗,宁被极端少数绑架,在硬实力优势俱消失时,美国就可能步上历史上所有帝国的后尘。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