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和平发展不平衡 两岸协商将进入由经转政关键期

2013年10月12日 1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0月11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揭幕。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出席本次论坛。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网10月12日电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11日举行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上表示,两岸关系“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境外华文媒体指出,“只经不政”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不平衡状况,首届和平论坛就是“由经入政”突破的一次尝试,而当下的政治氛围也预示两岸谈判协商进程,将迈入“由经转政”关键转折期。

  “只经不政”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台湾《旺报》12日文章指出,两岸关系发展至今的确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纯经济事物的议题已经大致处理完成,然而有些经济问题也牵涉到政治问题,必须透过政治议题加以解决。两岸发展也面临很大的政治障碍需要进一步突破,例如两岸互设办事机构,这些都需要具体加以协商才能落实。

  澳门《新华澳报》指出,当时,由于台湾地区是由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其党纲仍然坚持“台独”内容的民进党掌政,因而在2005年“胡连会”所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五项工作任务,只有其中的第五项“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可以进行,每年都定期举办“国共论坛”,及国共两党领袖进行会晤。其余四项,则无法进行。

  文章说,2008年5月20日,主张“一个中国”的国民党重新夺回台湾地区的“执政权”,并由马英九执掌,为全面贯彻落实五项工作任务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组织条件。但马英九还是推行了一条“只经不政”的海峡两会协商路线。

  因此,五项工作任务,只能是完成属于经济范畴的第一项“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第三项的“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而一直拒绝进行属于政治范畴的第二项“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第四项“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

  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只经不政”的结果,就是使经济协议未能获得充分的政治保障。尽管两岸签署了19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与此同时大陆向台湾“让利”,但马英九却无法也不可能将之运用到经济运行上来,因而无法实现自己在竞选过程中作出的各种经济及民生承诺。

  大陆最新对台动向指标的变化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本月6日“习萧会”,习近平说“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大陆处理两岸问题是否出现“紧迫感”?张志军在和平论坛演说解读,成为观察大陆最新对台动向指标。

  该报文章说,中共新一届领导人执政以来,习近平对再创两岸新局的“积极性”,近来确有转为鲜明趋势。当习近平说“不能代代相传下去”,涉台学者即解读,这与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概念不同,却是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

  文章指出,从习近平“分歧不能代代相传下去”,到张志军提出两岸“只经不政”做法不实际的政治氛围看,两岸谈判协商进程,将迈入“由经转政”关键转折期。

  《旺报》文章指出,虽然两岸政治歧见仍多,但是两岸一方面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务实思路稳步前行;另一方面更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针对障碍取得突破。首届和平论坛就是“由经入政”突破的一次尝试。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观点认为,本届论坛是“两岸政治破冰的开始”,民间先行先敞开心扉来谈。他还建议设立常设机构,邀请两岸专家做长期研究,期待5至10年内两岸可签署和平协议,维持两岸和平50年。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