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评高考英语弱化:摆正本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

2013年11月04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英语“降级”不等于“英语无用论”  来源:江西卫视

  中新网11月4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网3日刊载《中国抑英语挺汉语大势所趋?》一文,文章指出,英语从高考、教育中的弱化,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学英语,当前英语依然是国际交流的工具,在“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稳定的步伐之下,如何用本土文化应对全球化,将是中国思考、破解的课题。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中国针对英语的高考改革引起广泛关注。在一周前公布的该方案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北京市高考将“语文提分、英语降分”的举措。江苏、山东等地相继传出酝酿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在高考一向被视为“风向标”的中国,英语降温,汉语趋热被视为大势所趋。

  北京高考英语权重降低,按照官方的说法,首先是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理性回归。中国高考纳入英语科目30余年来,应试教育制度重阅读,轻交流,已经把英语教学扭曲成中式的“哑巴英语”,失去了语言交流的本来意义。英语成绩再好的学生,和外国人交流却一句说不出口。因此弱化英语的应试功能,让其回归语言工具的本质,也是正本清源。

  而官方未曾言说的背景,则是中国国内日渐兴起的国学热。前不久,大陆多所中学名校引进了台湾版的国学教材,官方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大受欢迎,而近些年来古典的启蒙教材亦被中国中小学生欢迎,从官方到民间,正在向传统回归。

  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轨迹,几与社会发展方向同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英语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至国民党执政时期,入列教育科目,1949年后,亦一度开考英语。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向蓝色海洋敞怀,英语渐成高考考试科目,在出国、留学、移民热的席卷之下,英语为全民热学。

  但与此同时,当全球化袭来,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中国人也逃脱不掉对国家、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而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亦面临社会道德问题、经济发展等突出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回归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成为增强国家、民族认同,稳固社会的方式之一。

  目前来看,英语从高考、教育中的弱化,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学英语,英语依然是国际交流的工具,在“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稳定的步伐之下,如何用本土文化应对全球化,将是中国思考、破解的课题。(雅西)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