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上海可从新加坡软实力借鉴什么?

2013年11月22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发表文章称,上海的人口虽然是新加坡的五倍,却可以从新加坡的经验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新加坡可以持续融合东西方精髓的做法,它便可以给认为东西方很难共处的世界,提供一个好榜样。

  文章摘编如下:

  在10月27日于上海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笔者受邀在主题演讲谈论上述课题。

  经过思考,笔者发觉上海的人口虽然是新加坡的五倍,却可以从新加坡的经验得到一些启示。因此,笔者发表了一篇新加坡软实力的七大支柱的演讲。演讲获得市长与咨询会议的热烈反应。因此,想在此同新加坡人分享,希望激发更多讨论,并列出更具代表性的新加坡软实力的主要支柱。

  第一个支柱很明显:非凡的领导力。新加坡开国元勋的智慧可以比得上美国开国元勋。李光耀也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广为人知的世界领导人之一。我告诉出席会议者,他虽然在西方备受尊敬,在向西方传达“硬道理”时却从不犹豫。基辛格博士最喜欢说的一个故事,是在越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李光耀告诉一群著名的哈佛教授:“你们让我感到恶心”。李光耀让新加坡举世闻名。

  第二个支柱是良好的治理。我告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每一名学生,新加坡的成功建立在三个要素上:任人唯贤、实用主义及诚实(诚实是最难的部分)。幸好,虽然法治是西方的概念,在东方也同样有效。

  笔者强调,在新加坡法律高于一切,当一名前律政部长因鲁莽驾驶被捕时,也被控上法庭。在新加坡,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三个支柱是多元文化主义。我强调,世界四大文明每天都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互动:中国、马来/回教、印度及西方。不同文化的人要和平相处不一定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新加坡有严格的法律来对付亵渎种族和宗教的行为,也有确保组屋区种族比例的条例。世界上没有几个社会,可以像新加坡这样有效地处理多元文化主义。

  第四个支柱是英文。新加坡可能是亚洲内人们英文能力最强的城市。每个新加坡孩童都同时学习英文及自身的母语。学习英文不只是学习语言上的技巧,也打开了通往西方文明丰富遗产的窗口。

  第五个支柱是食物。正如杨荣文曾说,吃是新加坡的“道”。对新加坡人来说,一天内甚至一餐吃数种不同的菜肴是很平常的。一天早上,当前总理吴作栋告诉马来西亚国家宾馆的司膳总管,他早餐想吃印度薄饼时,对方吃了一惊。土生华人菜肴也是本地的创新,它最好的食谱之一是李光耀的母亲撰写的。我后来才知道,这一点让听众感到意外。

  第六个支柱是翠绿的环境。新加坡的面积只是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的五分之一。然而,新加坡的树木种类却比美国本土48州加起来还多。我们每年都有植树节,来强调绿化的重要性。

  第七个支柱是新加坡是世界最开放、最全球化的国家。新加坡的总贸易额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5倍。这是世界银行把新加坡列为全球最适宜经商国家的原因之一。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EIU),新加坡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只落在纽约和伦敦之后。

  有鉴于目前对新加坡处境的疑虑,如果一些新加坡人的反应是:“那又怎么样?其他城市也有它们的列表。”我并不会感到意外。的确,其他国家也可以列出它们的强项。但正如我向上海的听众强调的,这七个因素加起来,却让新加坡在世界上享有真正独特的地位。

  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形势。在19世纪,当欧洲主宰世界时,伦敦与巴黎成为耀眼的城市,它们的软实力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但时代不同了。实力正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但这不表示西方玩完了。西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因此,在软实力上脱颖而出的,将是能够结合东西方精髓的城市。这正是新加坡独树一格的地方。

  新加坡人享有双重身份认同。他们生活在最具亚洲特色与最西化的现代化城市(首尔与东京基本上还是韩国与日本城市)。

  如果新加坡可以持续融合东西方精髓的做法,它便可以给认为东西方很难共处的世界,提供一个好榜样。如果我们以我们的软实力取得成功,这可能具重大的全球意义,甚至包括在理论的层面上。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鲁德亚德•吉卜林曾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会相遇。”今天,许多人还认为他是对的。

  所以,如果新加坡可以融合东西方,就会改变主导我们的世界观。任何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的东西,在理论上都是重要的。(原载11月9日《海峡时报》,作者:马凯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叶琦保译)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