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欧元区通缩恐再度唤醒欧债危机

2013年11月29日 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29日电 在认知到通货紧缩(deflation)风险下,欧洲央行(ECB)于11月7日立即以降息1码至0.25%回应。各界因而开始担心,欧元区是否将面临通缩威胁,而打击经济复苏的幼苗。台湾《工商时报》29日社论称,欧元区通膨走低现象,再度反应沉痾已久的欧债问题,若继续放任该问题恶化,将可能唤醒已经平静一年之久的欧债危机。

  文章摘编如下:

  从今年2月起,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armonis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年增率连续9个月低于ECB的2%通膨目标且趋势向下,尤其10月HICP年增率更仅0.7%,创下2009年11月以来最低。

  以德国经济学家为主的许多观察家表示,欧元区的通货紧缩是债信危机的必然现象,甚至有助于解决欧债危机,因此将其视为“好的”通货紧缩。这些观察家认为,欧元区的边陲国家之所以陷入债信危机,主因在于核心国家与前者间竞争力差距持续扩大,造成区内成员国间出现严重的失衡,亦即核心国家持续出现经常帐顺差,但边陲国家的经常帐逆差却持续扩大。

  长此以往,边陲国家累积巨额外债,当国际间对它们的偿债能力感到质疑时,债信危机便产生。为解决该问题,惯常的方式会以诉诸汇率贬值、重新提振竞争力。但对边陲国家而言,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对象系同属共享欧元的德国,因此汇率的贬值并非这些国家的选项。既然如此,透过核心国家持续维持温和通货膨胀,而边陲国家保持偏低的通货膨胀甚至通货紧缩,进而改变两边的相对价格,也可形成类如边陲国家汇率贬值的效果。

  乍看之下,这样的论点似乎言之成理,但它忽略欧元区除了存在各国间竞争力差距过大的问题外,尚需面对因为失衡情况持续过久,造成边陲国家累积过多外债的难题。亦即,目前欧元区各国透过不同的物价变化而产生相对价格差异化而引发的“内生贬值”,虽有助于拉近核心与边陲国家间竞争力的差距,但无助于解决后者外债累累的困境,甚至有加深边陲国家债务问题的倾向。

  更具体地说,即便目前ECB已将目标利率降至历史低档,但通货紧缩除将膨胀边陲国家实质债务外,亦将提高其实质利率,有害经济成长,进而影响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性,反而不利解决欧债危机。

  总之,在无法以汇率贬值作为缩减成员国间竞争力差距的前提下,以相对价格差异化而引发的“内生贬值”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调整过程应避免让边陲国家陷入通缩。因此,比较恰当的做法是,ECB透过更强烈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引导边陲国家产生持续性的温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允许核心国家在决策当局认可的期间内,通货膨胀率超过ECB订定的2%上限。

  如此一来,温和的通货膨胀将会让边陲国家实质债务趋势缩减,且实质利率的下滑也会缓和经济在去杠杆过程中遭受到的负面冲击。此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刺激核心国家的内需,扩大从边陲国家的进口,从而不但提振边陲国家不足的需求,也能缩减欧元区成员国间经常帐的失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欧元区边陲国家除了面临低竞争力与债台高筑难题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问题亦不容忽视。确切地说,由于边陲国家银行体系资本不足且坏帐偏多,造成ECB的宽松货币政策无法顺畅地透过银行体系传递到实体经济。对照今年9月希腊对非金融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高达6.85%,远高于同期德国的3.03%,意味着ECB除了降息之外,还必须依赖非传统性货币政策修补货币传导机制失灵的问题。

  此外,由于目前边陲国家还须面对银行资本不足与坏帐偏高的问题,因此除了ECB外,欧盟财政当局还应思考如何设立一个不影响债信危机的机制,透过跨国合作的方式修补这些国家银行业破损的资产负债表。

  总之,10月所看到的欧元区通膨走低现象,再度反应沉痾已久的欧债问题,若继续放任该问题恶化,将可能唤醒已经平静一年之久的欧债危机。由于目前欧元区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各国间竞争力差距与债台高筑问题,还包含货币传导机制失灵的结构性难题,是以单靠ECB的力量不足以解决欧债危机,还必须透过跨国合作,来彻底修复边陲国家极端脆弱的金融体系。

  然而,跨国合作势必会牵动各国敏感的政治神经,因此如何在互信不足,又不触发各国矛盾的先决条件下,提出最佳可行的解决方案,依然在在考验着欧洲政治精英们的智慧。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