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门日报:解决乌克兰危机还要靠经济

2013年12月09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12月5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反政府示威者持续举行集会抗议。图为抗议者在“占领”后的市议会大楼酣睡。  

  中新网12月9日电 《澳门日报》9日刊载社论《解乌危机还靠经济》,文章指出,乌克兰亲欧民众在抗议活动中高喊口号,其实抗争仅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乌克兰人只是在选择获得最佳经济利益的方式。

  文章摘编如下:

  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准成员国协议的准备工作后,在乌克兰引发大规模游行抗议。反对派要求总理阿扎罗夫辞职。11月30日,警方在基辅独立广场释放催泪弹,并用警棍驱散数百名示威民众,造成30多名示威者受伤。12月1日示威者再次占领广场,首都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示威群众试图攻击总统府。目前,民众仍封锁中央政府主要机构大楼,并于8日举行大规模示威,使乌克兰陷入1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乌克兰议会3日否决了反对派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对阿扎罗夫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只得到186张支持票,动议最少需要226票才能获通过。与此同时,乌克兰执政党地区党指责反对派筹划事态朝武力方向发展的方案,以夺取政权。乌克兰三位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库奇马、尤先科星期三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抗议活动。曾出任总理、目前系狱的反对派领袖季莫申科,今天呼吁西方国家制裁总统亚努科维奇及其家族。季莫申科说:“对亚努科维奇和他的家族施加制裁,是唯一能让他们听话的语言。”

  仅仅在2个月前,亚努科维奇还承诺会签署旨在保障政治合作和自由贸易的协议。民意调查显示,在乌克兰人当中,喜欢欧盟的人要多过喜欢俄罗斯的人。可是到了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活跃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和生产合作。乌克兰政府解释,暂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同主要贸易伙伴——俄罗斯和独联体的贸易额将大大减少、经济状况艰难以及签署联盟协议可能给基辅造成的成本。

  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则称,乌签署关税同盟义务之后可能会获得另一种天然气价格。他说:“我们还能提供借款。不过我们不会在他们方面不承担任何义务的情况下帮忙。我们无法简单的挽救乌克兰:他们应该带着 些具体、有根据的日程到我们这里来。”俄罗斯显然在利用经济手段,阻止西方入侵其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这一次可谓成功扭转战局,亚努科维奇政府的这一决定可被视为俄游说努力的巨大胜利。

  当然乌克兰并不愿意长期受制于俄罗斯,所以尽管有成千上万抗议者在街头抗议,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但他三日还是如期访问中国,就数十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谈判,这些贷款和投资有望支撑境况不佳的乌克兰经济。

  亚努科维奇在国内局势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坚持如期访华,反映出乌克兰经济问题的严重性。乌克兰经济正处于衰退,预算和经常帐户赤字日益扩大,国际收支面临压力。明年6月到期的美元债券利率近日涨至两成以上,国债违约保险价格大幅上涨。乌克兰脆弱的财政状况是目前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与2004年“橙色革命”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橙色革命之前乌克兰经济经历了强劲增长。疲弱的财政状况是目前乌克兰政治动荡的核心,而且可能因为政治动荡引发的动乱遭到进一步破坏。

  亚努科维奇争取到的任何中国贷款,可能会给乌克兰提供短期支持。但在乌克兰今年预算赤字逼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经常帐户赤字逼近国内生产总值的8%之际,乌克兰亟需更多实质性的外援。乌克兰主要潜在的外援来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俄罗斯。数月以来,乌克兰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上月,乌克兰曾敦促欧盟,确保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订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迅速提供支持。

  乌克兰亲欧民众在抗议活动中高喊“革命”口号,其实抗争仅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乌克兰人只是在选择获得最佳经济利益的方式。眼下尚难判断亚努科维奇的影响力是否因这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而削弱,以及反对派是否已经对亚努科维奇构成实质性威胁。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