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难融社会成隐患 须正视全球青年就业困境

2013年12月09日 16: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9日电 上周全美寒冬来袭,不过美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快餐业打工者仍不惧低温走上街头为最低薪资请命,环绕这些抗议人士里的大多数是低薪或半职的青年。加拿大《星岛日报》8日社论称,青年就业环境就跟全美天气一样的严峻。

  文章摘编如下:

  青年就业问题不只发生在美国。数字会说话,加拿大20到24岁未求学的大多数青年,仅能找到一份半职工作,这是该国的历史新高;英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一般会有二年多左右的时间处于失业状态;澳洲青年今年失业率到达十一年新高,当地民众呼吁重新检讨外来青年的“度假打工”政策,即使外来青年有助于刺激当地的消费。

  青年人是经济环境不景气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就业的大门往往率先对这些没有经验的群体关闭。不管在纽澳、在欧洲、在美加,“无业世代”、“崩世代”、“迷失的一代”、“蚁窝族”成为这个世代的流行代名词。这些严重的社会现象引发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及各国领袖的忧心。然而要解决青年高企的失业问题,还需要了解到几点迷思。

  第一、在各国多有预算赤字问题的现代,就业率并非扩大公共投资和砸大钱搞硬件建设就可以振兴。在关注青年就业的同时,也必须相对聆听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言。在美国这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的多是类似营建业的低薪劳工,转业不易。奥巴马竞选连任时仍宣称要创造所谓大量优质或绿能好工作,如同镜花水月一场空,朝野对有效的振兴计划仍未有具体共识。

  第二、最低薪资有如一剑双刃。在全球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浪潮下,各地传统中小企业已在苦撑待变,并非仅以诅咒企业或单方面提高最低时薪即可解决结构性问题。一旦薪资全面喊涨,社会除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企业人事成本如果无法提高,反而迫使企业降低雇用的人数;相反地,如果增加人事成本,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促使消费者勒紧荷包,也不利企业生存。

  第三、薪资并非衡量劳资双方关系是否稳定的唯一标准,其它工作福利也会跟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而变相缩减。比方美国在实施(奥记)健改法后,许多中小企业反映不只增加营运上的财务负担,也增加人事及时间成本,进而考虑缩减公司原本提供的福利,等于换汤不换药,无助于青年安心就业。

  在各国面临青年高失业率中,德国是一个独特的例外,十年前即大力改革失业保险及救济制度,加强培训与就业媒合,强迫失业者必须以愿意接受任何工作为前提,才能领到失业津贴,且金额远低于法国及比利时等邻国;在经济困境中,德国政府优先安置大企业员工而非一味去迎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业。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改革当然会有阵痛,端看社会是否能化解歧见,达成共识。

  在上一个世纪,欧美等西方国家政府实施社会安全体系,劳工得以享有健保的全职工作,令人称羡。现在因为全球经济环境的解构,许多中小企业已经陆续缩短福利,甚至不提供健保,许多青年为挣得一份全职工作而奋战,能有半职工作是常态。在未来长期雇佣关系是否还会存在?雇主及政府是否还是提供退休计划?合约工是否会取代全职员工、半职员工?希望我们下一代能够及早认清这些问题,健全的发展出应对之策。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