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台湾若不结构改革 “保二”失败家常便饭

2013年12月10日 15: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台湾上班族年工时2141小时 居全球第三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2月1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0日社论表示,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课题都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改革是打开当前经济困局唯一出路。台湾亦然,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众多结构性问题若不能解决,成长率希望“保”多少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文章摘编如下:

  回顾过去20年台湾经济的发展,2000年和2008年恰好是两个明显的分水岭,2000年代表的是经济快速成长年代结束,2008年则是病灶齐发的开始。

  1992~1999年世界经济成长率平均3.1%,台湾成长率高达6.1%;到了2000~07年世界成长率升至4.2%,台湾原应有更好表现,却降为4.4%,但在全球景气带动下若干指标持续亮眼,例如出口成长率大幅攀升,掩盖了台湾成长动能流失的危机。

  这8年间,台湾经济发生大转折,带动经济成长的引擎由民间消费与投资转为对外出口、由服务业转为制造业,对外投资与出口开始高度依赖中国大陆,而由于中国大陆及全球出口畅旺,牵引台湾出口及制造业快速成长并成为带动经济成长的主力。但同时,外销订单交至大陆生产比重快速攀升、产业大举外移、公司关门大幅增加、新设公司大幅减少、投资率下挫、民间消费不振、失业率显著上升、薪资成长迟滞。

  至2008年全球经济海啸,2008~12年全球济成长下挫至2.9%,台湾亦随之跌至3.0%,经济进入缓慢成长期。于此期间,不仅民间消费、投资与服务业成长持续下滑,带动经济成长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成长率双双受挫;另外,订单交由大陆生产的比重未能下降,新设公司家数未能成长,造成薪资负成长、失业率未能有效降低。

  综观12年来台湾各项经济表现一步步衰退、成长动能一点一滴流失,关键在于经济与产业结构老化、产业发展环境得了沉痾,无法因应当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举其荦荦大者,制度方面的问题有:各项法规管制过严冲击投资、教育体系造成产业人力供需失衡、环保法规与环评程序未能切合实际需要、立法部门缺乏效率等。

  总体经济方面则面临政府财政困难、年金制度潜藏巨额负债、对外开放遇阻、企业之社会保险负担沉重、租税制度不利中小企业及新兴创新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问题包括产业能量不足、新兴主力产业欠缺、产业发展往中上游集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生产要素则遭遇劳工短缺、就业人力老化、土地取得困难等。

  美国彼得逊国际经济研究院近期一篇标题为《为何新兴经济体的成长可能衰退》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新兴经济体在1980~2000年进行变革,但在2000~12年间鲜少进一步推动类似改革;经历12年的好日子,新兴经济体充斥的是自满,其成长潜能已大部分用尽,高成长时代即将结束,必须进行另一波结构改造。

  同样,中共十八届的三中全会上月在北京闭幕,其会议公报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就是改革。公报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自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大陆经过发展,经济成长已经碰上瓶颈,必须推进再一次的体制改革。

  相对的,美国正缓步走向复苏,欧洲多国在经济危机之后正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改革,包括劳动市场政策、租税政策、公共行政及社会移转等。

  由上可见,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课题都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改革是打开当前经济困局唯一出路。台湾亦然,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众多结构性问题若不能解决,成长率希望“保”多少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明年进入选举年,当局施政势必陷入困境,但台湾经济危殆不安,朝野必须认知,再不推动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任何政党执政,都会面对这一困局。我们建议“行政院”整合社会共识,于明年6月底前召开朝野经济会议,就重大改革议题形成共识,并于12月底前修正各项行政命令及法律修正草案后送“立法院”,而于后年上半年完成立法程序,全面进行改革工程。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