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新加坡局地骚乱 消除不平等任重道远

2013年12月13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新加坡中心城区印度族群聚集地小印度跑马埔路和翰莎路交叉路口8日晚9时23分发生骚乱,多辆警车和救护车被掀翻并被点燃,目前人员伤亡情况不详。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载文章称,新加坡自开国以来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自然的,人们也都从这样的经济成功中得到了实惠。但是同时新加坡国内的不平等,也在过去几十年间加剧了。最务实的办法就是用法律原则,惩戒不法,帮助弱者。

  文章摘编如下:

  新加坡小印度暴乱事件想必引起了众多新加坡国人的关注。由于目前警方的调查还没有公布,因此笔者无法揣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孰是孰非,但是在真相大白于公众之前,我们还是可以不妨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会导致一场几百人参与的群体事件?为什么这起事件主要由一些来自异乡的客工参与?除了严惩肇事者之外,我们是否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不可否认,新加坡自开国以来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自然的,人们也都从这样的经济成功中得到了实惠。但是同时新加坡国内的不平等,也在过去几十年间加剧了。

  比如说,经济收入以及个人资产上的不平等,是大家能够想到的最直观的不平等(体现在相对较高的基尼系数上)。除此之外,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其他的不平等。举个例子来说,新加坡有很多价值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私宅,但是造起这些私宅的工人,可能连个住的地方都租不起,很多人只能挤在客工宿舍的一个小房间里,更别说让这些建筑工人去购买自己建起来的屋子了。类似的不平等在一些其他领域也可以看到,比如家庭佣人,饭店招待,街头清洁,医院护理等行业。

  读者可能会发现,以上这些行业,似乎都是外国劳工比较密集的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对于这个小岛来说是充满争议的。比如一方面,每个人都知道这些行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如果街上少了几个清洁工,过不了一个星期我们可能就要到处垃圾成山,臭味熏天了。同时,这些脏活累活似乎也引不起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兴趣。谁会愿意在三十几度的大热天,每天领着微薄的工资在户外日晒雨淋?但另外一方面,这些行业似乎也是受政府外劳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雇主如果要雇佣外国劳工,需要申请就业额度并且支付额外雇佣税。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外劳,基本上在这里并没有长期打算。因为他们基本没有希望申请到永久居民身份或者国籍,大多数都是在这里做几年,攒点比自己国家可以赚到的更多一点的收入,然后回老家继续营生。他们在这里没有亲戚和朋友,生活内容无非是上工、吃饭、回宿舍睡觉,然后在双休日或者单休日出去休息一下,买点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这样一个族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大致来说,可能会有以下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强硬法。这种态度基于“法理”理由,即这些客工来新加坡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在这里他们可能需要忍受较长的工作时间,相对低廉的收入,拥挤的居住环境,以及人们的冷眼歧视。但他们客居他乡,不可能有什么非分之想,一旦做出错事,就应该被严厉惩罚,或者遣送回国。

  第二种态度是大爱法。即不管我们来自于何方,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就应该有最基本的权利,而在这个权利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不分种族,出生地或者工种。这些劳工虽然是客工,也应该享受和国人同等的待遇。

  在目前的情况下,第二种态度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显然境界过高。新加坡本来就资源奇缺,即使本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住房、交通等,都没有获得很高的满足,怎么可能要求新加坡人给予客工同等的待遇。但是另外一方面,强硬法也未必是出路。中东石油诸国对待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国外劳的经历,可以作为前车之鉴。正所谓对付怨恨宜疏不宜堵,持续的高压控制,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宁静,但却可能导致日后更大规模的爆发。

  最务实的策略,可能是介于上述两种态度之间的折衷法。首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劳如果违反了本地法律并证据确凿,当然应该被绳之以法。但是另一方面,外劳也是人,不应该被当做机器人或者纯粹的廉价劳动力来对待,他们的基本人权需要得到保护。如果被雇主不公平对待,他们应该有可以依靠的相应的雇佣法,通过法律途径申诉。如果受到了带有种族歧视的侮辱,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可以依靠,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如果犯了法,也应该经历正常的法律程序,有机 会做辩护,并且依法被审判,而不是比其他人得到更重的惩罚。

  很多人可能会说,有空关心一下自己人,为什么我们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替外劳争公道?但我们如果可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会了解为这些外劳争取一些必要的权利,其实就是将对外劳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让他们有通过和平手段,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他们安心的在这里工作,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新加坡人将是这样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毕竟,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消除不平等,但是只有在一个相对更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才 可能享受更大的社会和谐,并且安居乐业,享受生活。(伍治坚)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