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美联储脱掉QE“靴子” 呼唤经济春天?

2013年12月20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美联储宣布小幅削减资产购买规模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欧洲时报20日刊文称,几番等待猜测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的“靴子”18日终于落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亲手为自己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拉下了退出序幕。文章表示,美联储如能逐步、有序地退出,对新兴市场乃至世界经济长远来说都是好事。未来如果西方能继续打破贸易壁垒,加强全球经济合作,经济复苏的春天将会来得更快。

  文章摘编如下:

  在结束本年度最后一次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宣布,从明年1月起将每月购买850亿美元资产的开放式量化宽松缩减100亿美元。

  自5年前美联储开启被喻为“印钞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便毁誉参半。它帮助美国挺过了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却也如潘多拉魔盒一般,扭曲了市场行情,导致世界金融市场不稳定。

  一直以来,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其国境范围,使得美联储就如那只掀起“蝴蝶效应”的蝴蝶,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世界的神经。历史已经证明,每当美联储开启“印钞机”,不断释放美元时,大量热钱便如洪水猛兽般涌向新兴经济体,推高了这些市场的股市,导致本币升值、国内信贷扩张,以及通货膨胀加剧;而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时,新兴市场国家又面临货币流出、本币贬值危险,引起市场恐慌。

  但美联储的这次退出,似乎有所不同。尽管这一决定多少令市场有些意外(多数分析认为,美联储将于明年初才会宣布正式进入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但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似乎并未对此过于担忧。美国股市在退出决定作出后反而先跌后扬,美元指数亦在几经波折后确定上行方。甚至这一决定还得到了华尔街广泛赞扬。究其原因:

  首先,超低利率和定量宽松政策都是非常规措施,如同对重病者以刺激性猛药进行治疗,虽可暂时保住性命,但其副作用也大。宽松政策维持越久,新兴市场面对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就越高,因此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且越早抽身,其造成的副作用越可控。

  其次,市场人士已经注意到,每月100亿美元的缩减规模非常有限。显然,“药”不能一下就停。伯南克选择温柔地退出,并给市场派下“定心丸”——他的继任者会延续这一政策。美联储如能逐步、有序地退出,对新兴市场乃至世界经济长远来说都是好事。

  此外,近期美国逐渐好转的经济数据与国会两党达成预算协议,都为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提供了有利条件。“停药”,至少表明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正在恢复健康。虽然退出政策对市场的后续影响目前尚不可知,但投资者们的第一反应至少表明,美联储的行动证实经济基本面改善。

  经历了5年“经济寒冬”的世界,真的要迎来春天了吗?的确,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欧洲经济虽然复苏进程艰辛,但仍有一些积极信号出现。除塞浦路斯外,其他问题国家预计明年都将实现经济正增长。特别是爱尔兰本月15日正式宣布退出国际援助,成为5个接受国际援助的欧元区重债国中率先退出的国家。

  如无意外,西班牙也将于明年1月紧随其后。虽然法国已成为“欧洲经济病人”的观点比较流行,但经济的周期性上升时机恰好拯救了法国。对于经济的救助,尽管欧洲央行不会走出美联储的“激进”风格,但温和的做法同样推动着经济的温和复苏。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7%、7.5%和7.8%。在外界看来,完成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已无悬念。

  尽管这一速度相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平均水平显得偏低,但环顾全球,7%以上的经济增速依然令人艳羡。为筹谋更长远的持续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改革的总体部署,改变唯GDP论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恢复经济动力的最好方式,并无定论,只有交给时间检验。但经历了5年的探索,世界主要经济体都积累了更多经验,应对挑战的手法更加成熟,未来如果西方能继续打破贸易壁垒,加强全球经济合作,经济复苏的春天将会来得更快。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