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报:不妨借助文学交流促进中日友好

2013年12月23日 1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3日电 11月28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参赞何静与日本著名汉学家饭冢容、菱沼彬晁会谈,积极评价两人多年来译介中国小说与戏剧作品、为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日本《新华侨报》文章表示,文化往来既是国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又能够使之更加密切、深化、巩固,缓解中日关系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紧张局面,不妨借助文学交流这一途径。

  文章摘编如下:

  本月3日,饭冢容、菱沼彬晁赴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会议的三大议题之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正是他们长期为之付出的事业。

  本月11日,中国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在东京艺术剧场举行钢琴表演,现场座无虚席,三次谢幕,观众仍不愿离去。据悉,李云迪在日本人气很高,此次的演出票早早售罄。

  上述事件,虽然内容、形式存在差异,仍然可以归纳出中日、文化和沟通交流这些关键词。如果说文化往来既是国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又能够使之更加密切、深化、巩固,缓解中日关系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紧张局面,不妨借助文学交流这一途径。

  首先,文学可以助力中日民众更好地掌握、运用对方的语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比2009年调查时增长26.5%,总人数接近105万,成为第一大学习日语的外国人群体。日本的汉语学习人数不仅早已超过200万;在英语之外开设外语课的2027所高中,教学汉语课程的也以831所居首。两国民众学习对方语言的热情升温,除了兴趣使然,更缘于在多个领域广泛深入合作的实际需要。

  如果说这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恰恰是语言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由之途。

  其次,文学还为促进中日民众的了解架设了桥梁。

  文学作品不仅是语言的结晶,更承载、记录着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与变迁。之所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道理正在与此。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加深对对方国家的了解。

  中日两国这样做的现实必要性在于,民众感情不但受国家争端的影响急剧恶化,隔阂也会因为缺乏交流渠道而扩大。弥补裂痕,文学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除了认识功能,文学作品对人类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还使人们跨越了地区、时代、民族等差异,实现心灵沟通,从而拉近距离。

  再者,已有的良好基础,为中日之间的文学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

  一方面,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历史上,中国和日本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进入20世纪,不仅在各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力、具有较高地位和知名度的作家,前往对方国家留学和生活者不在少数,文学创作的风格、流派,也相应受到影响。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感觉派,就是一例。共同点如此之多,也就更容易形成共鸣。

  另一方面,高水平的翻译,也推动了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饭冢容曾任《中国现代小说》主编,菱沼彬晁系推进中日戏剧交流的团体“话剧人社”的事务局长,获得过日本外国戏剧翻译“汤浅芳子”奖。两人翻译过多位中国作家的小说和戏剧作品,莫言的小说得以在日本出版发行,就得益于两人的合作努力。而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同样离不开林少华等翻译家的努力。(李喆)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